1、2019 年年消费者金融素养消费者金融素养 调查调查简要简要报告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 二零一二零一九九年年七七月月 1 摘摘 要要 接受良好教育的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为 准确把握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及金融消费者教育领域中存 在的薄弱环节,评估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做好 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以 下简称“消保局”)于2013年和2015年针对消费者金融素养情 况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内的试点调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消保局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于2016年 1月11日下发关于建立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
2、调查制度(试 行)的通知(银办发20168号),正式建立了消费者 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2017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 位(除港澳台地区)每两年全面开展一次消费者金融素养问 卷调查。2019年为第二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 查,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随机抽取600名金融消费者进行问 卷调查,全国共18600个样本。 调查从消费者态度、行为、知识和技能等多角度综合定 性分析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情况。从消费者态度看从消费者态度看,消费 者在金融态度方面的整体情况较好,大多数群体能够意识到 金融知识普及和在校园开展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更加重视个 人信用;延迟消费的意愿则略有下降(或更加倾向于即
3、时消 费),其中全日制学生延迟消费的意愿最低。从消费者行为从消费者行为 看看, 整体上消费者在金融行为上有待加强, 在阅读合同条款、 为小孩上学储蓄、使用 ATM 时的密码保护行为方面有较好 的表现;在家庭开支的规划和执行、对账单的理解、信用卡 2 还款方面的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应对意外开支方面普遍 存在不足。从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看从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看,消费者整体上对金融 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在银行卡、储蓄、信用知识方面的正确 率较高,均超过 60%;在贷款、投资、保险等方面的知识水 平有待提高,不同群体对各类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着较 大的差异。从消费者金融技能看从消费者金融技能看,整体上
4、消费者在理解金融 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产品风险和收益、假币处理方面的掌握 情况相对较好,在辨别非法投资产品和渠道、比较金融产品 和服务方面有一定的掌握;而在冠字号码功能、银行卡使用 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新版人民币防伪特征的掌握水平需要提 高。从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看从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看,消费者最感兴趣的 五大类金融知识依次是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银 行理财产品、住房贷款、基金股票投资、手机银行等电子银 行服务。 从人口统计特征看, 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在金融态度、 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技能和金融知识需求方面均存在 较大的差异。 另一方面,调查报告通过构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
5、出 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得分。结果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 指数平均分为64.77,中位数为67.96,标准差为17.01,消费 者金融素养指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与2017年相比,消费者 金融素养整体上稍有提升。教育、收入、地域、年龄和职业 五个因素与消费者金融素养得分显著相关,性别对金融素养 得分的影响有限。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应当持续跟踪 3 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变化,为金融教育工作的统筹开展提供重 要依据;二是要继续关注重点人群和区域的金融素养水平, 结合群体特性开展适宜的金融教育活动,着重提升消费者的 金融知识和技能,改善消费者的金融行为;三是要积极应对 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
6、,利用数字技术的优良特性,开发更多 与数字时代和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的金融教育工具。 4 一、调查情况介绍 接受良好教育的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为 准确把握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及金融消费者教育领域中存 在的薄弱环节,评估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做好 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以 下简称“消保局”)于2013年和2015年针对消费者金融素养情 况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内的抽样性试点调查,收到了较好的 效果。 在消保局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于2016年 1月11日下发关于建立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试 行)的通知(银办发20168号),正式建立了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