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1/39行业研究报告 慧博智能投研 目录目录 一、驱动因素.1 二、氢能优势.4 三、氢能应用现状.7 四、制氢路线.9 五、市场空间及发展格局.18 六、氢能产业链.21 七、氢能应用.25 八、未来机遇.33 九、相关公司.37 2/39 一、驱动因素 一、驱动因素 1.国内相关政策1.国内相关政策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对企业或交通等领域的排碳量提出了要求,其同样需肩负减碳责任;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氢能作为优质的跨季长时储能,配置需求将逐渐提升。碳关税实行时间逐渐临近,叠加我国双碳政策,我国工业企业、交通领域脱碳需求将更加迫切,这
2、些因素都拉动了氢能需求。(1)政策持续加码,明确产业规划与发展方向)政策持续加码,明确产业规划与发展方向2016 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 年),首次提出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自?2019 年氢能被首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紧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2020 年?6 月,2020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氢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2021 年?3 月,氢能被视为“十四五”规划中须前瞻规划的未来产业之一;11 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氢能的多元化应用。
3、2022 年,国家政策持续加码,进一步明确氢能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其中?3 月出台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强调指出,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分布式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应用。(2)多个地方政府积极发布相关政策推动氢能发展)多个地方政府积极发布相关政策推动氢能发展为响应国家号召,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发布相关政策规划推动氢能产业积极发展。北京、上海、广东作为第一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持续推进氢能科技创新、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重点技术攻关等工作。河北、河南作为第二批示范应用城市群,也在加强建设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积极推广燃
4、料电池汽车的普及应用、完善政策体系。此外,四川、江苏、山东、福建等多个省份公布了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等具体规划目标,氢能产业有望快速全面发展。3/39 2.国外相关政策国外相关政策据欧洲议会,2022 年 12 月欧盟确定碳边境调节机制(即碳关税)将从 2026 年正式起征,2023 年 10 月至 2025 年底为过渡期。同时从 2026 年开始削减欧盟企业免费配额,逐步到 2034 年实现全部取消。碳关税征收行业主要包括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有机化学品、氢、氨等,同时纳入间接碳排放(制造商使用的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1)欧盟计划到)欧盟计划到 2030 年实现内部可再生氢能年
5、产能年实现内部可再生氢能年产能 1,000 万吨万吨欧盟在 REPowerEU 方案中提出到 2030 年实现内部生产可再生氢能 1,000 万吨,进口可再生氢能1,000 万吨,预计 2030 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供应的比例达到 45%,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 12,3600万千瓦,光伏装机增加到 60,000 万千瓦。此外,欧盟通过碳关税要求有漏碳风险的进口产品缴纳其在生产地和欧盟的碳价差额,由于制绿氢不产生碳排放,从而极大程度鼓励了绿氢、电解槽的生产。(2)美国计划到)美国计划到 2030 年实现绿氢年产能年实现绿氢年产能 1,000 万吨万吨美国通过 IRA 法案对光伏、储能进行税收抵免
6、,抵免比例上调至 30%,且规定满足最终转换成氢能等要求的储能技术才能申请补贴。美国计划到 2030 年实现绿氢年产能 1,000 万吨,并发布氢能计划发展规划明确 2020-2030 年的关键经济技术指标,具体包括电解槽成本降至 300 美元/千瓦、氢输配成本降至 2 美元/千克等。4/39 二、氢能优势二、氢能优势 1.其他能源弊端其他能源弊端我国亟需使用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能源转型。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可再生能源两大问题逐渐凸显。问题 1:风能、太阳能往往通过发电设备转化为电能,在建筑、工业供热等电气化受限的领域无法被有效利用;问题 2:风能、太阳能时空分布不均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