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粤港澳大湾区 本报告与以下 机构合作完成 生态足迹报告 2019 WWFCHINA.ORG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 2019 4.2 全球公顷 1/6 2.5 个地球 0.27 全球公顷 15.6 倍 粤港澳大湾区人均生物承载 力不到世界水平的 1/6 如果全球人口都采用湾区的生 活模式,世界一年需要 2.5 个 地球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人均生物 承载力 0.27 全球公顷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是 区域生物承载力的 15.6 倍 中国 中国 Adam Minu /WWF www.wwfchina.org www.wwf- 粤港澳大湾区人均生态足迹 4.2 全球公顷 C
2、 荔枝 & Rohan Chakravarty / WWF 1 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 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网络遍布全球 100 多 个国家、拥有全世界将近 500 万支持者。WWF 的使 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美好未来。为此我们致力于:保护世界生物多 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降低 污染和减少浪费性消费的行动。 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 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是一家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法律注册并合法存续的非营利机构,其宗 旨为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足迹、确保自然 资源的可持续利
3、用而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未来, 主要包括 : 资助和开展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 资助和开展森林、淡水和湿地及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 的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资助和开展公众环境教育, 促进公众参与,推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推动不同领 域和地区的低碳减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 性保护工作与推动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研究陆地表层资 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研究所,是我国地 表过程与要素相互作用基础科学研究的引领机构和资 源环境基础科学数据中心,是国家区域发展、资源利 用和生态建设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它的主要
4、部门 包括自然地理与全球变化研究部、人文地理与区域发 展研究部、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部、资源与环境 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 点实验室、 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等。 作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谢高地、 曹淑艳、毕明丽、徐洁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卢思骋、 李楠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黎姵延 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罗媛楠、谭璐铭 本报告初稿完成后。有幸邀请到各界专家协助 审阅报告并建议,在此特别致谢(按姓名拼音 排序): 敖建南、 陈凡、 黄海峰、 李双成、 齐晔、 孙新章、 王大伟、王天送、王福强、杨中艺
5、、周丽旋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 22 号院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内)2 号楼 3 层 B 区域 www.wwfchina.org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 香港新界葵涌葵昌路 8 号万泰中心 15 楼 www.wwf.org.hk 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梅龙路 553 号 光浩国际中心 B 座 803 www.wwf-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 11 号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 力最强、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但长时间快速发展积累了许多
6、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生态 透支问题严重,包括土地、能源、水等生态资源量质并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同时,公众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在生态文明上集中体现在对清洁的空气、水、绿化空间等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高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 力日益增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 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报告从生态足迹 和生物承载力两个维度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对生态资本的需求和供给。数据显示,本区域面临生态赤 字。这其实也是我国整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