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银行白皮书101 进未来时代,银急需寻找突破点进转型在利率市场化、融脱媒以及互联跨界竞争等多重冲击下,银内外承压,盈利能下降,急需寻找新的业务与渠道突破点。业务,银逐渐将经营重向零售向转移;渠道,银向数字原群体打造处不在的服务体验。围绕客将场景、技术、业务深结合,这将是未来时代的银提升竞争、实现突围的关键举措。02 未来银将是智能的、安全的、处不在的随着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型融产品不断涌现,融服务益呈现场景化、碎化、敏捷化的特征,银基于传统物理点的获客与活客模式被打破,如何触达更积的客、如何更了解客并更好地为客服务,成为了摆在银前的新挑战。未来银将是智能的、安全的、处不在的,对着零售客越
2、来越丰富多样的融需求,以客为中的经营理念将深,银将在保证信息安全与经营合规的前提下,嵌到更多态合作的场景中,以科技和数据驱动产品、服务、管理的创新。03 智慧点将成为未来银渠道建设的核在未来银的构建过程中,渠道是决定获客与效益转化的关键要素。随着互联和移动互联的普及,线上渠道已经具备定的成熟度,竞争陷胶着阶段,线下客流成为更具性价的客源。银原本覆盖密集的点加以升级,就可能成为新的优势资源,是时候将光转移到线下点的升级改造与创新研发上了。随着融场景益活化、碎化,未来银的点将不再是线上渠道的补充,是与线上渠道定位分明、互为依托,出的特化经营路线。未来点将呈现智能化、轻型化、特化、场景化的四特征。当
3、前疫情的影响,将加速转型速度。04 银需要选择技术能与态能兼具的合作伙伴选择适合发展平与核诉求的未来银解决案合作伙伴是重中之重。合作的专业技术能、产品设计思路、案的适配性等均是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此外,银正在积极搭建以为核的态结构,以开放创新的态接纳更多合作伙伴,选择具有态持能的合作是撑银未来发展的关键,合作不仅需要具备洞察融业务和渠道开展的专业优势,同时还需要有能建开发者社区态、发展核业务合作伙伴、协同各类企业与监管机构等,推动银建数字融态,为未来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IDC观点2 未来银行白皮书内容目录IDC观点.01 未来数字化时代已,银挑战与机遇并存.1.1银临多项转型挑战
4、1.1.1 银临外部竞争压1.1.2 传统渠道模式迎来互联冲击1.1.3 客群主体和需求发变化1.2新时代背景下,银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1.2.1 普惠融将助推数字化零售银的建设1.2.2 银开放态将带来增量空间1.2.3 积极应新兴技术,将促进业务发展02 未来银创新态.2.1未来银的定义与特征2.2未来银建设驱动2.2.1 直接动疫情影响触发银对应急情况的思考2.2.2 基础动政策、技术、场景需求2.3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的发点2.3.1 零售业务战略地位益显现2.3.2 加快全渠道建设与科技赋能,助未来银零售转型2.4未来银全景展望2.4.1“四化”的未来点2.4.2 线上线下的致性体验0
5、3 寻找未来银建设合作伙伴.3.1先进的技术能3.2稳定的服务能3.3强的态能3.4丰富的实践经验04 关于百度未来银解决案.030108192031.1银临多项转型挑战1.1.1银临外部竞争压过去年间,中国融市场环境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局势云变幻,贸易摩擦和融危机的威胁愈演愈烈,国内经济稳中趋缓,强监管、严调控、防险成为融业发展的关键词。在外部经济环境承压的同时,利率市场化和融脱媒等融市场现象加剧了融业的冲击,银业作为融业的三柱之,更是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作为中国融改的重要环,是融业在主动变中的必经之路。随着银业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业显性利润减少,利差空间收窄,
6、银传统存贷业务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战,经营压增加。银对客的议价能也明显下降,对公业务的需求和规模持续萎缩,迫使银开始发掘新的客需求以拓展市场空间。融脱媒:融脱媒是近年来融业的重要趋势之,也是传统融机构被动经历的必然变。随着互联融的崛起,银过往在存贷汇的垄断地位被多元化的付式和融资渠道所取代,银传统客被迅速分流,银融中介的作被幅削弱,这对银的资来源和放贷渠道都造成了巨影响,迫使银对业务模式和客结构产新的思考。1.1.2传统渠道模式遭遇互联冲击在前互联时代,线下物理点是银展业渠道的核,银对于客的全命周期服务和管理均围绕着点业务进展开,点的数量定程度上决定了该银的竞争优劣势。银作为物理点的补充,并未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