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第第 38 页起的免责条款和声明页起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乘周期上行东风,全球龙头船企扬帆破浪乘周期上行东风,全球龙头船企扬帆破浪 中国船舶(600150.SH)投资价值分析报告2023.4.25 中信证券研究部中信证券研究部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 刘海博刘海博 制造产业首席 分析师 S1010512080011 李越李越 机械行业首席 分析师 S1010521010008 付宸硕付宸硕 国防与航空航天 首席分析师 S1010520080005 李睿鹏李睿鹏 机械分析师 S1010519040003 公司是全球船舶造修与海工建造巨头,“南
2、北船合并”和资产注入奠定发展基公司是全球船舶造修与海工建造巨头,“南北船合并”和资产注入奠定发展基础。依托市占率领先地位与高端化产品结构,公司深度受益于本轮船舶制造上础。依托市占率领先地位与高端化产品结构,公司深度受益于本轮船舶制造上行周期,在手订单饱满。行周期,在手订单饱满。我们我们判断判断 2023-2025 年为公司业绩兑现期,船价与钢年为公司业绩兑现期,船价与钢价剪刀差走势价剪刀差走势有望有望拓宽利润空间,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迎来较大改善。我们看好拓宽利润空间,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迎来较大改善。我们看好公司作为中船集团核心造船业务上市平台,未来拥有较大业绩弹性,同时有望公司作为中船集团核心造船
3、业务上市平台,未来拥有较大业绩弹性,同时有望持续受益于集团内部资产整合重组、同业竞争问题解决,首次覆盖,给予“买持续受益于集团内部资产整合重组、同业竞争问题解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入”评级。“南北船合并”与军民品资产注入,构筑全球龙头船企。“南北船合并”与军民品资产注入,构筑全球龙头船企。公司前身为沪东重机,成立于 1998 年,从事柴油机等船用动力部件制造。2007 年公司收购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等,扩展船舶造修和海工装备业务。2019 年公司收购江南造船、控股广船国际、参股黄埔文冲,进一步拓展军民品造船业务。2020 年至今,船市再迎上行周期,公司新船订单“价量齐升”,2021
4、年公司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 132 艘/1211.17 万 DWT(同比+91.0%),海工装备和应用产业订单共 24.24亿元(同比+94.2%)。2022Q1-Q3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 14.63 亿元,同比+256.4%。民船:供需关系持续紧张,头部船企在手订单饱满。(民船:供需关系持续紧张,头部船企在手订单饱满。(1)历史复盘:)历史复盘:造船业具有强周期性,供需错配是周期启动的底层逻辑。船舶制造周期间隔长达 20 年左右,全球化以及中国崛起导致供需严重错配,并催生 2002-2008 年海运和造船超级周期。(2)本轮周期:)本轮周期:集运和 LNG 海运超级周期带来的运力扩张需求、船舶老
5、龄化和 IMO 脱碳环保政策带来的运力更新需求共同驱动此轮船舶制造周期,过去十多年造船业产能刚性出清且缺乏弹性导致供需关系紧张是船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造船业行业集中度(CR3=61%)较上轮周期(CR3=19%)有大幅提升,另外本轮周期以高附加值的大型新能源船舶为主,具备承建能力的头部船企受益明显。(3)市场格局:)市场格局:2022 年中国和韩国船企分别占据全球 49%和 38%市场份额,全球前五大船企分别为中船集团、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和中集集团,市场份额占比合计达 63%,韩国船企占据更多高附加值船舶市场,中国船企持续突破大型 LNG运输船和豪华邮轮等高端船型,产品结构
6、不断高端化。军船:战略重视推动行业景气,中船集团承接大部分建造需求。(军船:战略重视推动行业景气,中船集团承接大部分建造需求。(1)市场发展)市场发展概况:概况:2023 年我国军费预算 15537 亿元,同比增长重回 7%以上。“十三五”期间战略重视,我国下水舰艇数量快速增长。(2)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趋势:“十四五”规划目标长远,加快推进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型。我国海军装备与军费投入仍落后于美国,为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加强舰船建设迫在眉睫。(3)市)市场格局:场格局:军船行业集中度高,承接大部分建造需求的中船集团受益明显。江南造船厂承接航母等多种军船,广船国际为华南地区最大军辅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