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险保险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20 保险保险 2023 年 04 月 24 日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看好看好(维持维持)行业走势图行业走势图 数据来源:聚源 数据验证 Q1 供需改善,趋势延续Q2 有望超预期上市保险公司 3 月保费收入数据点评-2023.4.18 不影响保险业务实质,利于筛选优质险企新金融工具、保险合同准则深度解析报告-2023.4.17 寿险供需有望接力改善,Q1 NBV同比或超市场预期上市险企2022年报综述暨一季报前瞻-2023.4.6 负债成本下降长短期均利好保险行业,中期影响有限负债成本下降长短期均利好保险行业,中期影响有限 上市险企负债成本
2、调整研究深度报告上市险企负债成本调整研究深度报告 高超(分析师)高超(分析师)吕晨雨(分析师)吕晨雨(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50001 证书编号:S0790522090002 行业负债成本下降短期利好新单销售,长期利好估值提升,中期影响有限行业负债成本下降短期利好新单销售,长期利好估值提升,中期影响有限 监管于 2023 年 3 月底调研险企负债成本,于 2023 年 4 月 20 日附近进行窗口指导,要求新开发产品定价利率自 3.5%降至 3.0%,尚未明确高定价产品退市时限,预计仍将设置过渡期。具体影响看,负债成本下降短期内将引起产品需求提前释放;中期来看,由于产品需求提前
3、释放,产品切换期销售端或面临一定压力,但我们预计影响弱于重疾定义切换,但高于 4.025%定价产品退市。长期看,负债成本下降将有效降低险企利差损风险,有望提振保险股 PEV 估值。对于中大型险企来讲,产品价格竞争有望减弱,市占率有望回升。考虑到宏观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居民投资意愿有所回升,储蓄型保险产品需求或维持相对高位,银保渠道受自身及外部因素双重利好有望保持明显增长,我们预计 2023Q1 上市险企 NBV同比将明显改善;同时,市场对 Q1 NBV 转正已有预期,我们认为储蓄型产品供需改善趋势有望在 2 季度延续,叠加高定价产品销售阶段性走高,我们预计保险负债端 2023Q2 仍有望超市场预
4、期。继续首推估值空间仍较大且 NBV 预期边际改善明显的中国太保,推荐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港股推荐友邦保险和众安在线。后端调控带动成本下移,当前险企投资足以覆盖负债成后端调控带动成本下移,当前险企投资足以覆盖负债成本本 我国保险产品设计定价监管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99-2010 年:应对利差损风险,管控前端产品预定利率;第二阶段 2010-2015 年:激活行业创新发展活力,放开前端,管住后端,适度提升评估利率。第三阶段 2016-至今:未雨绸缪,应对未来投资端压力,下调后端牵动前端。由于险企并未披露负债成本,我们通过 CRIA 模型反推进行估算负债成本,并与投资收益率结合分析。
5、自 2011年以来总投资收益率与测算负债成本差值均值分别为:中国平安+1.6%、新华保险+1.3%、中国人寿+1.2%、中国太保+1.0%,多数时期险企投资收益率足以覆盖负债成本,负债成本降低或降低上市险企上述差值差异。短期利好新单,长期利好估值,中期或迎一定压力短期利好新单,长期利好估值,中期或迎一定压力 具体影响看,负债成本下降短期内将引起产品需求提前释放,相较于银行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基金产品,储蓄型保险产品具有“保底、刚兑”属性以及相对较确定预期收益,我们测算部分产品 IRR 可达到 3.2%-4.3%区间,产品退市将引起需求提前释放;中期来看,由于产品需求提前释放,产品切换期销
6、售端或面临一定压力,但我们预计影响弱于重疾定义切换,但高于 4.025%定价产品退市,主要原因有四:(1)重疾险覆盖率相对较高且需求维度存在差异;(2)重疾定义切换宣传过渡;(3)4.025%预定利率产品数量较少;(4)居民理财投资需求多为同时点横向对比,储蓄型保险产品具有相对优势。长期看,负债成本下降将有效降低险企利差损风险,提升利差益确定性,从而带动长期盈利概率上升,有望提振保险股 PEV 估值。对于中大型险企来讲,产品价格竞争有望减弱,“保险+服务”将进一步成为竞争优势及壁垒,市占率有望回升。风险提示:风险提示:保险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长端利率超预期下行。-19%-10%0%1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