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消费金融课题组负责人:曾 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课题组成员:李广子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 银行研究室主任栾 稀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李重阳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王 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王 蓉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刘 伟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唐 蜜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第一消费金融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01绪论目录 CONTENTS02 / 第一章 绪论06 / 第二章 普惠信贷业务发展普惠信贷发展现状与困境 07破局之道:聚合模式 0912 / 第三章 聚合模式:节点的解构获客节点 14风控节点 17增信节点 21资金节点 2326 / 第四章 聚合模式:节点的联结聚合模式
2、的合作准入机制 27聚合平台的系统架构 27主导聚合的核心能力 3032 / 第五章 聚合模式的实践资金与获客、风控的单节点聚合 33多节点的全面聚合 3440 / 第六章 聚合模式的监管:初步探讨分业监管框架下的聚合信贷 41未来的展望 48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01目录第一消费金融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02第一章绪论第一章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02第一章第一消费金融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03绪论2010 年之后,随着互联网和 IT 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与大规模普及,普惠金融在中国获得了爆炸式发展,人们对金融服务产生了大量新需求,金融业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2013 年 11 月 12
3、日,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普惠金融理念正式走入国家级文件。2015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念融发展规划(2016-2020,全面阐述了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思路。2016 年,G20 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数字普惠金融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会议通过G20 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及G20 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三个文件。其中G20 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 是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01
4、7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 并要求下大力气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2019年 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要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政策层对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 在政策引导、 监管引领、 各相关部门协同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储蓄、支付等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断延伸。截至 2018 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机构覆盖率达 96%,2013 至 2018 年,全国人
5、均拥有的银行账户数由 4.1 个增加到 7.2 个,全国银行卡人均持卡量由 3.1 张增加到 5.5张。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与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的小微企业、农户等群体的融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如何提升现有金融体系对这部分人群的信贷供给质效成为下阶段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是我国普惠信贷供给端的主导力量,其他类型的机构,如村镇银行、金融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和保险等,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借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通常独立完成从申请到贷后管理的全部业务环节,这种“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也一度被移植到普惠信贷领域。但是普惠金融
6、服务的客户群体具有金融需求多元、地域分布广泛且分散、风险复杂且识别成本高、金融素养和互第一消费金融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报告04第一章联网接受运用程度参差不齐等特点,而单一金融机构在普惠信贷业务开展中,存在获客渠道单薄、自有数据风控效果不理想、风险自担情况下风险过于集中、资金供给受限从而影响规模成长等诸多问题,在业务可持续性上遭遇瓶颈,从而在“单打独斗”模式之外衍生出了“科技赋能”模式。赋能模式是指互联网企业向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弥补其技术短板,通过对既有业务的线上化、智能化、数据化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改善用户体验。但是,互联网企业所能输出的能力存在明显的边界:即其优势仅存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