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链政策:国际趋势与我国策略2023年3月31赵芸芸承担单位:政策法规研究所 电子信息研究所日目 录123456产业政策的演变历经4个主要阶段探索期 18世纪之前的农业及手工业时期,英国等国家零星采取税收、特殊许可、补贴等政策促使本国产业发展壮大发展期 18-19世纪,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探索运用产业政策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产业政策理论基础初步形成成熟期 20-21世纪初,不同国家走向差异化产业政策道路,以日本、中国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采取系统性产业政策促进经济赶超发展强化期 21世纪初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强国家干预以维持自身领先优势,我国产业政策更加侧重创新引领和
2、市场驱动产业政策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时期产业链政策应运而生从产业政策到产业链政策一传统分业而治的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支持不足传统聚焦一地发展的产业政策对产业合作的区域协同不足传统仅关注产业本身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生态的培育不足传统以提升效率为主的产业政策对产业安全的保障不足1234产业链政策是破解传统产业政策困境的必由之路 产业政策1.02.0 3.0 产业链政策将有效弥补传统产业政策的不足 产业布局逻辑由效率优先兼顾效率与安全 我国产业管理从部门管理行业管理产业链管理转变产业链政策是顺应全球产业竞争新趋势的必然选择产业链政策是促进我国产业管理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发达经济体产业链政策新动向(一
3、)美国:构建由美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二半导体制造和先进封装;大容量电池;关键矿物和材料;药品和活性药物成分(APIs)印太经济繁荣框架(IPEF)关于全球供应链合作的联合声明主导重塑国际供应链规则秩序加强对关键供应链安全评估供应链百日审查打造产业链备份系统构筑“民主供应链同盟”必要产品(本国制造)政府采购支持美国制造业 芯片与科学法案拨款527亿美元战略产品(盟友圈)矿产安全伙伴关系 美国半导体联盟 芯片四方联盟非必要产品(区域化)将供应转移至墨西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拉拢东盟出口管制阻遏战略竞争对手产业链发展摸底备份建群遏制变革拜登执政以来,中美博弈升温,拜登政府在维护供应链安全、增加供应链弹
4、性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重点包括:开展供应链安全评估、构建本国-盟友圈-区域化备份体系、构建三层级供应链“盟友圈”、遏制打压我国产业链、建立国际供应链规则体系等五大标志性动作。以美国为核心的特定高科技领域供应链联盟以美国为中心的广义供应链合作关系网络包含供应链议题在内的区域经济框架“印太经济繁荣框架”构建隔离我国的全球供应链“包围圈”将意识形态纳入供应链标准,力推美欧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与中国脱钩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 全球供应链合作联合声明发达经济体产业链政策新动向(二)欧盟:打造服务“战略自主”目标的产业链体系以法律形式框定产业链企业行为准则强化技术主权降低能源依赖提高产业韧性强化立法保障
5、探索能源供应渠道多样化提升关键产业链自主保障能力 促进数字技术发展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主导构建全球绿色产业链体系欧洲外部能源战略REPower EU计划欧盟芯片法案加强欧洲在更小、更快芯片方面的研究和技术领导地位建设和加强先进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的创新能力到 2030 年将产能提高到占全球市场的 20%吸引新人才并支持熟练劳动力深入了解全球半导体供应链2030数字化指南地平线欧洲计划 碳排放交易体系 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欧盟关于企业可持续尽职调查指令的立法提案德国企业供应链尽职调查法二欧盟为避免在中美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坚持“战略自主”,致力于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产业链供
6、应链方面的政策也主要表现为非对抗性,以保障自我发展为主,包括:缓解关键环节对单一经济体的过度集中依赖,提升关键产业链自主保障能力,维持对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的引领能力等。引领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发达经济体产业链政策新动向(三)日本:构建“外韧内强”的产业链体系加强分工协作推动“中国+1”布局深耕细分领域鼓励日本企业将生产线从中国迁至东盟、印度等其他地区和国家支持将部分生产从中国迁移回日本促进核心企业与外围配套企业分工协作占据先进领域关键环节领先地位鼓励日企将生产线从中国迁至东盟和日本本土二面对地缘政治摩擦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日本不断强化安全意识,重构产业链体系,推动产业链向“自主化+多元化”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