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决不让员工成为服务KPI的机器 P35“双BP”模式让业务与HR更紧密了 P109BP让蓝领从15000人到5000人 P67留得住花容颜,练得好组织力 P07打造员工幸福的理想国 P82HR典范实践案例集逻辑的力量、精神的价值前言CONTENTS目录02激活“个体”蔚来汽车:坚决不让员工成为服务KPI的机器P35周大福:通过激活个体,成为更佳业务伙伴P42绿城服务:用智慧用工,助力“服务产品化”P5003HR与数智化玛氏中国:用产品思维推进HR数字化P59徐福记:数字化转型,从15000人到5000人P6701练好组织力海马体:留得住花容颜,练得好组织力P07老乡鸡:缔结“命运共同体”没有
2、诀窍P17佛吉亚无锡工厂:激活员工,共创高效能组织P27Think with Gaia01HR典范实践案例集和睦家:吸引和聚集人才的秘密是“ICARE”P75敏实集团:用“全人健康”打造员工幸福的理想国P82北京发那科:持续对员工好,是一种坚定的“选择”P9004“人本主义”之路 中外运:1000家子公司的集团企业,HR如何改造自己?P101新能德:“双BP”模式,让业务和HR更紧密了P10905HR团队的自我“革新”目录与愿意思考的HR一同成长02THINK WITH GAIAThink with Gaia03HR典范实践案例集写在您翻阅前2021年,尤里奇和他的同事提出一个新概念:人力资源
3、指引(HR Guidance)。这背后蕴含着一个重要的观点:“标杆分析”和“最佳实践”的做法已经过时。尤里奇当然有他的理由。“标杆分析”和“最佳实践”背后共通的底层逻辑是:向优秀公司的经验学习。在传统经营时代,这当然没有错。但在新时代,一个商业环境快速变革的时代,向优秀者学习的困境就出现了。这种困境如同一位企业家所言:“我很乐意别人来复制我们今天的实践,在他们吸收我们实践的时间里,我们已经转到下一个实践。他们永远赶不上我们。”所以尤里奇创新性地提出“人力资源指引”的概念,以终为始,关注最终的预期成果,并用预期成果来“指引”应该采用的行动和方案。这种规范性的思维当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最佳实践”
4、就一定过时了吗?并不尽然。如果只是把“最佳实践”理解为一种行为的模仿和细节的复制,显然这过于浅薄,落后于时代。但严格的“最佳实践”其实是对结果发生的逻辑的追踪和分析。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看见“发生了什么”,还要看见“为什么发生”。通过对隐含于标杆企业行为中的关键驱动因子和自然逻辑的抽离,我们才可以去重新建构和复制。这就是“逻辑的力量”。如果只是逻辑的抽离,过于冷漠。其实在“最佳实践”中我们还能看见另外一种力量“人”的价值。没有一篇最佳实践是冷漠的,因为所有的最佳实践背后都能看见决策者、思考者、执行者和推动者。记录他们和他们的思考过程,能够让一切的行为过程显得更加生动,更加活泼,也更加充满力量。我们
5、更愿意用“精神的力量”去描述这另外一种价值。感受逻辑的力量,感受精神的价值,正如盖雅学苑的主张向左看、向右看,最终回归自己。我们在反思性中才能收获更多的主张和动力。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访谈了30+企业的实践,这本典范实践案例集汇集了其中13家企业的实践。这13家企业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也有隐形冠军,还有一些在业务上写在您翻阅前与愿意思考的HR一同成长04尚未形成声量的企业,他们的实践有的或许已经拥有非常漂亮的产出,但也有一些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并不确定他们就是“标杆”或“最佳”,或在将来一定会被复制。但这13家企业的精神、思想和思考过程值得被记录。他们的HR团队积极求变,探索突破,走上
6、台前成为业务的伙伴;他们的实践不盲目追赶潮流、复制最佳,而是与自身的现状和需求牢牢相扣,在当前有效,对未来有益。访谈过程中,我们并不想成为“偷窥者”,挖空心思地打探每一个细节;我们不仅关注他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更关注他们“为什么做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我们将这些敢于探索、敢于突破的HR团队和他们的实践带到聚光灯之下,希望于人力资源人是鼓舞,于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引。案例集的前三章节主要是从组织、个体、数智化三个角度来呈现企业如何练好组织力、如何激活个体、如何迎接数智化;第四章节主要呈现的是基于人本主义的方向,企业如何再建与员工的关系;第五章呈现的是HR团队对自己定位和价值的思考与重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