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讨论文件跨国公司的中国要务新机遇、新风险、新布局作者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上海倪以理(Joe Ngai),香港成政珉(Jeongmin Seong),上海林桂莲(Kweilin Ellingrud),明尼阿波利斯梁敦临(Nick Leung),香港乐诚铎(Franck Le Deu),香港Sven Smit,阿姆斯特丹王培希(Peixi Wang),上海编辑Benjamin Plotinsky,华盛顿特区2023年4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创立于1990年。我们的使命是为全球政商领袖提供事实基础,推动协助重大关键经济和商业问题决策。MGI享有麦肯锡在区
2、域、行业和职能方面的丰富知识、技能和专长,但编辑方向和决策由MGI的各位院长和合伙人全权负责。MGI的研究目前分为五大主题:生产力和促发展高效创造并利用全球资产 全球资源世界的建设、能源与粮食供给 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 全球联系通过商品、人员、资本和创意的流动塑造经济发展 未来技术和市场价值和竞争的下一个竞技场我们致力于基于事实进行独立研究,所有工作均由麦肯锡合伙人出资,并免费分享研究成果,不接受任何企业、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委托或资助。尽管MGI聘请了多位杰出的外部顾问,但我们的研究成果均由MGI独立完成,任何错误均由MGI承担责任。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合伙人Sven
3、Smit(主席)Michael Chui Chris Bradley Mekala Krishnan林桂莲(Kweilin Ellingrud)Anu MadgavkarMarco Piccitto Jan MischkeOlivia White 成政珉(Jeongmin Seong)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Tilman Tackeii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跨国公司的中国要务目录摘要 11.机遇与风险并存 32.在华经营环境生变 93.在华战略亟待重构 14致谢 18注释 19iii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跨国公司的中国要务 Marekuliasz/Getty Images摘要过去30
4、年,日益开放的世界格局为跨国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一个资本、贸易和思想相对自由流动的单极世界里,跨国公司可以从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获得资本,可以根据全球的供需关系优化业务,还可以为日益全球化的客户提供服务。但这一切或许已经成为历史。面临新冠疫情肆虐、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通胀压力再度来袭和战争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变化,跨国公司也必须重估和重构自身业务,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其中一些最为重大的重构有可能发生在中国。这种重构并非易事。中国市场庞大而复杂,彻底脱钩的想法可能过于简单粗暴;与此同时,我们的世界也通过包括资本、贸易、创意想法等互相联结。跨国公司面临的挑战远比这要艰巨
5、得多:在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的同时,还要继续在中国市场谋求发展。这将成为跨国公司在新时代面临的标志性要务。谁能解决它,谁就会成为未来的赢家。过去几十年,中国与跨国公司建立起了互惠互利的关系。1990至2019年,中国实际GDP的年均增速接近10%,为全球贡献了超过1/4的GDP增长,全国家庭平均收入从大约750美元增长到1.3万美元。如此蓬勃向上的市场如磁铁般吸引跨国公司涌入中国,渴望分享增长红利。跨国公司在华员工人数一度达到1600万,为中国贡献一半以上的出口。同时,跨国公司还把最佳实践引入了中国,提高了如化工、消费品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效率。但时过境迁,如今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他们与中国的
6、关系。最近的调查显示,将中国列入三大重点投资市场的美国跨国公司,已经从2010年的77%减少到2022年的45%。尽管许多跨国公司仍在继续投资中国,但其中一些还是缩减了在华业务规模,或者将部分投资转移到其他市场,还有一些甚至彻底退出中国。这种变化似乎有些出人意料,毕竟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机遇仍然很大。在日益多极化的世界里,中国已经崛起为重要的一极。中国目前占全球GDP的18%,与整个欧盟相当,仅次于美国的24%。在人工智能、先进网络和太空技术等高精尖技术领域,中国也逐渐跻身领先行列。中国的气候转型需要投入数万亿美元巨资,这有望带来可观的商业机遇。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品生产国之一,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