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摘要01行业梳理:储能九大环节机会渐现制造部分变流器环节、系统集成、BMS环节值得重视。变流器环节成本占比低但重要性高,当前阶段电池环节价值量最高。长期看来,行业成熟度提升后,系统集成能力体现长期竞争力,BMS有望孵化细分alpha。待两大问题解决后将迎来行业发展机会。一是电价经济性问题,二是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当可再生能源占比达30%以上,储能将迎来放量。02当前阶段:电池环节价值量最高,锂电池是增长最快的技术路线储能应用场景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按应用场景,可以将储能划分为发电侧(可再生能源并网、减少弃光弃风)、电网侧(电力调峰、调频)、用户侧(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辅助服务(5G基站
2、备用、IDC)等。各类储能存在优劣势,锂离子目前效率较高,且形式成熟。抽水蓄能技术成熟、寿命较长、容量较大,但建设周期长,对于地形要求更高。相比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资源可得性高、受地理条件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可灵活运用于电力系统各环节及其他各类场景中。其他技术仍其他处于试点中。03未来展望:多环节值得重视,降本空间来自电池环节未来多环节值得重视。储能电池环节与动力电池基本重合,呈寡头垄断格局;储能PCS环节集中度高,价值弹性大;储能BMS环节技术壁垒高,有望孵化细分alpha;储能系统集成环节待行业成熟后,体现长期竞争力。储能系统降本空间大,2025年有望降低超60%成本。度电成本有望低于0
3、.2元/kWh,具有强经济性,电池降本系主要驱动力。04风险提示(1)储能场景落地不及预期;(2)政策变动;(3)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等。FZ9UjWjZ9XmVvUvUvU8O8Q6MnPnNpNnOiNpPrNfQqRpP6MpOqQuOrQpRNZoNnN3/CONTENTS01020304 4 501图:储能产业链示意图 双碳目标要求可再生能源将从补充能源变为主体能源,化石能源将从主体能源变为辅助能源。电力系统从集中式为主,变为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系统。碳中和的关键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有刚性需求。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一方
4、面储能满足新能源灵活性资源需求,另一方面储能满足用户低成本、高质量用电的需求。储能制造部分变流器环节、系统集成、BMS环节值得重视。变流器环节成本占比低但重要性高,当前阶段电池环节价值量最高。长期看来,行业成熟度提升后,系统集成能力体现长期竞争力,BMS有望孵化细分alpha。中期看来,系统运维、梯次利用、电池回收环节将随行业成熟形成Beta。长期看来,关注下一代电池技术,如钠离子电池及其产业链、固态电池及其产业链、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数据来源:落基山研究所,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图: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 601图:储能产业上、中、下游 表前储能装备主要包括
5、电芯、储能变流器、储能消防与热管理、BMS、EMS和其他电气设备,并通过系统集成出售给下游客户。表前储能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表前储能系统的下游客户以EPC承包商和终端电站业主为主,国内表前储能在获客方面着重考虑公司的电力系统资源,竞争相对激烈。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对电芯和PCS在产品质量和接入标准等要求上的标准更高,存在较高的准入壁垒,因此出口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相对更有优势。目前政策处于小步试点阶段,速度相对较慢。目前储能更多应用在发电侧,解决由于光伏风电成本下降、电网无法承受放量的问题。商业化待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政策调整,另一方面是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30%以上,必将
6、体现储能的经济性。因此商业化过程中一方面需解决电价经济性问题,另一方面等待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提升。以上两个因素都具备之后,储能将在国内放量。数据来源:派能科技募集说明书,Wind公司公告,CNESA,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图:电化学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7 8 储能即能量的存储。根据能量存储形式的不同,广义储能包括电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三类。电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按照存储原理的不同又分为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两种技术类型。其中,电化学储能是指各种二次电池储能,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钠硫电池等;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储能应用场景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按应用场景,我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