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面合成谬误直面合成谬误,更好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制定统筹经济政策制定C M FC M F 宏 观 经 济 热 点 问 题 研 讨 会宏 观 经 济 热 点 问 题 研 讨 会 第第 6 26 2 期期主 办 单 位: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国 家 发 展 与 战 略 研 究 院、中 国 人 民 大 学 经 济 学 院、中 诚 信 国 际 信 用 评 级 有 限 责 任 公 司承 办 单 位:中 国 人 民 大 学 经 济 研 究 所报 告 人:报 告 人:刘 凯刘 凯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教 授中 国 人 民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教 授2 0 2 32 0 2 3 年年
2、3 3 月月 2 52 5 日日 萨缪尔森首先提出。经济政策上的“合成谬误”是指,从各政策制定部门来看,每项经济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很有道理,但当这些政策同时实施时,则可能导致与预期相反的不好结果。习总书记曾深刻指出(2018年11月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有些政策互相不协调“,”或者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多重政策目标、多项政策制定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宏观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经济增长,结构转型,收入分配合成谬误(合成谬误(Fa
3、llacy of CompositionFallacy of Composition)一、经济政策合成谬误的历史经验教训二、当前中国经济政策制定面临的挑战三、当前和未来如何应对合成谬误、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制定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经济政策合成谬误的历史经验教训二、当前中国经济政策制定面临的挑战三、当前和未来如何应对合成谬误、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制定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总体来看,经济政策的合成谬误主要体现在:时点有误,适得其反 目标冲突,难以兼顾 政策叠加,过犹不及经 济 政 策 合 成 谬 误 的 历 史 经 验 教 训经 济 政 策 合 成 谬 误 的 历 史 经 验 教 训一、经 济 政 策 合 成
4、谬 误 的 历 史 经 验 教 训一、经 济 政 策 合 成 谬 误 的 历 史 经 验 教 训国际经验教训:国际经验教训:大萧条时期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末,美联储为了稳定金本位制,保持美元币值稳定,在国内经济已经出现衰退的情况下仍然使用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当时的政治家更关心平衡政府预算,1932年岁入法(Revenue Act)增加了多种税收(尤其针对中低收入消费者),当年民主党政纲建议“立即并大幅度减少政府支出”。为了解决生产力过剩,保护工农业利益,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主导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20000多种商品的关税升级到历史最高的水平。美联储的货
5、币政策并没有挽救金本位制和美元币值,相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导致大萧条的重要原因;紧缩性财政政策火烧浇油,也没能实现平衡预算的初衷;胡佛的关税法案也没有能够保障美国工农业利益,而是给美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使美国经济加速衰退。一、经 济 政 策 合 成 谬 误 的 历 史 经 验 教 训一、经 济 政 策 合 成 谬 误 的 历 史 经 验 教 训-20-10010203040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M2增长率通货增长率-15-10-5051015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
6、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图1:1927-1937年美国货币增长率(%)图2:1927-1937年美国GDP增长率(%)资料来源:U.S.Bureau of the Census(1975),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Colonial Times to 1970,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3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之后采取了“通货再膨胀”的政策方针,随后国会通过了包括国家产业复兴法(NIRA)和农业调整法(AAA)在内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复苏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