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凝胶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一:气凝胶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一:行业东风已至,气凝胶供需两旺行业东风已至,气凝胶供需两旺李永磊(分析师)董伯骏(分析师)陈云(联系人)S0350521080004S0350521080009S评级:推荐(首次覆盖)证券研究报告2023年03月31日基础化工 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2相对沪深300表现表现1M3M12M基础化工-6.6%-0.8%-5.3%沪深300-2.3%2.4%-3.0%最近一年走势-0.1943-0.1349-0.0755-0.01600.04340.1028基础化工沪深300 RUjXlYRUlZiXnOtQpN8ObP9PoMqQ
2、mOsRfQmMqMjMrRmP6MpPxOwMrQvMvPmNqN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3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重点公司代码股票名称2023/03/31EPSPE投资股价20212022E2023E20212022E2023E评级605399.SH晨光新材33.902.902.983.6713.6711.399.23未评级605366.SH宏柏新材16.250.500.810.8526.5418.1719.21买入688386.SH泛亚微透46.050.950.451.8085.06123.8325.58未评级601117.SH中国化学9.280.84
3、0.891.0714.298.928.66买入603281.SH江瀚新材49.563.42-3.83-12.93未评级603938.SH三孚股份33.491.722.743.2921.4012.6110.18未评级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注:未评级公司盈利预测来自wind一致预期,已发年报公司2022年数据使用实际数据 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4核心提要核心提要 气凝胶供需两旺,当前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气凝胶供需两旺,当前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气凝胶材料保温隔热性能优异,防火防水且寿命长达1520年。“双碳”背景下,气凝胶下游多点开花,是高成长性与规模兼具的行业。当前气凝胶供需
4、两旺,首次覆盖,给予行业“推荐”评级。我们建议关注一体化优势显著且气凝胶产能规划大的晨光新材、具备一体化产能的宏柏新材、江瀚新材、工艺成熟的泛亚微透和气凝胶产能领先的中国化学、具有上游原料布局优势的三孚股份。渗透加速,空间广阔渗透加速,空间广阔在国家政策重点支持下,我国气凝胶市场已处于国际领跑地位。据我们测算,2023和2025年,我国气凝胶市场规模预计分别达48.6、122.6亿元,2021-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达68.9%。其中,油气管道是气凝胶下游最主要应用领域,预计2025年,气凝胶在油气领域市场空间约54.4亿元。新能源车领域构成气凝胶下游最快的增量,目前,国内前十大电池厂商大都已
5、使用气凝胶隔热材料,在汽车厂商追求更高能量密度的背景下,气凝胶的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预计2025年,气凝胶在该领域空间可达33.5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高达89%。建筑保温材料市场规模超1700亿元,而气凝胶渗透率不足1%,未来应用空间广阔,预计2025年,建筑领域气凝胶需求可达20.0亿元。国内企业积极扩产,一体化布局更具优势国内企业积极扩产,一体化布局更具优势目前气凝胶正处在以我国企业为主导的第四次产业化浪潮中,在下游需求的驱动下,国内企业加速扩产,共同推进气凝胶成本的降低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据我们统计,截至2023年3月,我国气凝胶材料产能为27.36万方/年,拟建产能达123.
6、85万方/年。正硅酸乙酯是气凝胶上游的主要前驱体,当前,国内产能仅约5.15万吨,不足以支撑当前气凝胶扩张的规划,2022年价格大幅上涨。因此,具备上游正硅酸乙酯,或正硅酸乙酯上游四氯化硅、三氯氢硅产能的一体化企业将在竞争中更具优势。同时,若硅烷企业能够实现氯化氢及乙醇双循环,气凝胶原材料成本可近似压缩为硅粉成本,进一步实现成本的大幅度降低。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气凝胶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企业扩产进度不及预期;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政策推动不达预期;行业需求测算误差风险。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52025年,我国气凝胶市场空间预计约年,我国气凝胶市场空间预计约12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