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ACTORY亚洲“碳”秘亚洲视角:供应链中的可持续性ALL THE WAY来自马士基亚太区的洞察与趋势解析蓝皮书2022 A.P.Moller Maersk02许多企业认为,可持续发展会阻碍供应链的有序运行,或充其量只是必须迎合或应付解决的麻烦事,却未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对企业所带来的正面且深远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虽然最初在北美和欧洲获得关注,但随后亚太区各国的政府、企业也相继投入其中,努力为可持续供应链的生态做出贡献。有数据和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代表一种机遇,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提供了真实和可量化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承诺尽力降低环境危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时认识到了这一事实。贝恩咨询公司
2、(Bain&Company)的调查发现,亚太区90%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特色产品承担额外支出。此外,在对健康有益、产品质量和对地球有益等方面,51%的亚太区消费者将“对地球有益”作为其做出购买决定的标准之一。当下的消费者比以往都更有见地。他们不仅希望购买可持续的特色产品,还希望大力支持在生产制造、包装及至运输等方面都接纳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如今,诸多大型企业将可持续发展视为一种共同的愿景,并与具有同样环保理念和行为的伙伴合作,由此在供应链中实现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和未来的技术,已经为应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做好了准备。新的绿色燃料、区块链、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已成为市场用于克服以
3、往阻碍可持续性发展要素的有效工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日渐减少,其益处则持续扩大。如今,在供应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意识到其价值以及是否有坚定的决心采取相应措施。亚太区90%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特色产品承担额外支出1此报告是由马士基亚太区市场部推出的蓝皮书系列之一。蓝皮书旨在重点阐述与亚太区市场的物流和供应链业务相关的一系列见解和趋势,对当下的话题进行快速解读,并传达来自专业角度的干货信息。来自马士基亚太区的洞察与趋势解析蓝皮书事实框可持续发展马士基的首要任务马士基认为“气候变化”和“脱碳”已成为对我们产生重要影响的领域,在“可持续性发展”包括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成为企业
4、普遍共识的前提下,我们的诸多客户正积极参与这一重要议题。执行 摘要亚洲“碳”秘亚洲视角:供应链中的可持续性03目前,亚太区正在为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努力,该目标被视为实现 巴黎协定 和联合国设定的全球气候目标的关键,但留给亚太区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在亚洲开发银行(ADB)举办的2021年亚洲清洁能源论坛(ACEF)中,专家们认为,借助适宜的政策改革、创新技术和通力的合作,或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1何为净零供应链?今天,大部分供应链企业依赖于某种形式的运输方式和燃料,但气候中性企业正在努力抵消自身造成的排放,并在其他环节节省等量成本。随着亚太区企业环保意识的加强,他们正逐步采用绿色物流系统来
5、减少运输、航运、包装和分销等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碳中和VS气候中性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有两个近似的术语:“碳中和”和“气候中性”,这两者间其实存在部分差异。“碳中和”是指国家或企业需确保一定时间内所有排放到大气中的碳都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同等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的政策。“气候中性”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对气候系统没有产生净影响时,须抵消所有剩余排放量,同时兼顾区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应,是一项更为严格的要求。以上两种情况,抵消都是指消除在执行了所有现有降排措施之后仍然存在的基本排放。“碳中和”更为大家熟知,而“气候中性”不仅仅涉及碳排放,更是一个需
6、要我们继续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亚太区(包括印度在内)占全球GDP的36%,煤炭消费量约占全球的80%,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高达60%1。为此,亚太地区必须在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发挥表率作用。更高的期望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由消费者、政府、投资者、董事会和员工诉求所驱动的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必不可少。此前,这种压力主要出现在北美和欧洲。如今,亚太区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监督与审查,促使他们加大步伐并努力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是障碍,也并非道德义务,当下正值将可持续发展视为未来十年重要的商机之一。未来消费者需要可持续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也希望看到更多行业引领者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