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选择C M FC M F 宏 观 经 济 热 点 问 题 研 讨 会宏 观 经 济 热 点 问 题 研 讨 会 第第 6 16 1 期期主 办 单 位: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国 家 发 展 与 战 略 研 究 院、中 国 人 民 大 学 经 济 学 院、中 诚 信 国 际 信 用 评 级 有 限 公 司承 办 单 位:中 国 人 民 大 学 经 济 研 究 所报告人:刘晓光报告人:刘晓光20232023年年3 3月月1111日日第一部分第一部
2、分 20232023年中国经济开启全面复苏之路年中国经济开启全面复苏之路(为什么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什么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疫情防控大调整&二十大召开-重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四五(2021-2025)规划中期-全面对表加快追赶进度 短期稳增长政策还会继续发力-直至三重压力判断消失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性力量3.09.15.65.54.33.83.43.40.9-0.8-2.3-5.1-6-4-20246810GDP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其他服务业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0.212.49.77.
3、06.44.40.7-0.4-0.7-1.1-1.2-2.0-3.4-3.9-4.5-6.2-6.5-7.5-10-5051015社会中西石油粮油书报文化汽车类除汽日用金银体育其他类通讯家用化妆建筑服装家具类 一是去年短期经济恶化的态势已经形成,需要一至两个季度的时间扭转。二是三年疫情冲击之下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累积,与疫情前已经凸显的中长期趋势性问题叠加强化,正在极大地削弱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来化解。三是外部形势急剧变化,世界经济加速放缓,存在外部环境超预期恶化的风险,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适应调整。四是微观基础极度疲弱,悲观预期持续传染并在各种风吹草动中不断固化,极度容易落
4、入悲观预期自我实现陷阱,需要宏观经济率先复苏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但本轮中国经济复苏之路注定漫长从高频数据来看,从高频数据来看,经济复苏已经开启,但距离目标缺口较大,当前形势依然困难。经济复苏已经开启,但距离目标缺口较大,当前形势依然困难。50.1 50.2 49.5 47.4 49.6 50.2 49.0 49.4 50.1 49.2 48.0 47.0 50.1 52.6 50.050.249.747.146.746.946.045.445.544.843.040.440.542.630354045505560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
5、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2022-122023-012023-02制造业PMI(50%=与上月相比无变化)制造业PMI(50%=与2022年1月相比无变化)50.3 50.5 46.7 40.0 47.1 54.3 52.8 51.9 48.9 47.0 45.1 39.4 54.0 55.6 50.050.547.237.735.538.640.842.341.438.935.127.629.933.22025303540455055606570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
6、22-082022-092022-102022-112022-122023-012023-02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0%=与上月相比无变化)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0%=与2022年1月相比无变化)从物价运行情况来看,从物价运行情况来看,总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当前宏观经济的突出矛盾总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当前宏观经济的突出矛盾 2月份CPI(1.0%)、核心CPI(0.6%)低迷,说明消费热潮并没有出现 1月份汽车销量(-35%)、大家电销售额(-15.7%)超预期下滑。1月份总体失业率(5.5%)、青年失业率(17.3%)依然维持高位。2月份PPI(-1.4%)跌幅扩大,显示工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