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感一体化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WHITE PAPER V9.0B2023.03引言 通感一体化业务与性能指标通感一体化业务分类 通感一体化业务的性能指标 通感一体化典型业务 通感一体化主要标准组织的进展 通感一体化系统架构通感融合发展层级感知服务参考模型感知功能感知方式通感一体化空口关键技术通感一体化波形与信号设计通感一体化波形简介基于通信波形的一体化波形基于感知波形的一体化波形基于通感融合的一体化波形波形与信号设计性能评估准则多天线感知技术基于虚拟阵列的多天线感知技术基于波束赋形的多天线感知技术网络协作通感一体化系统模型关键技术感知非理想因素的消除技术感知非理想因素及其影响非理想因素的消除方法
2、多频点协作感知技术多频点协作感知技术的研究意义多频点协作感知技术的架构分析多频点协作感知技术的难点分析1 2 2.1 2.22.3 3 4 4.1 4.24.34.455.15.1.15.1.25.1.35.1.45.1.55.25.2.15.2.25.35.3.15.3.25.45.4.15.4.25.55.5.15.5.25.5.301 020203041218181920232425252526272830303335353640404449495254目录通感一体化的移动性管理感知辅助通信的移动性管理感知业务的连续性管理通感一体化的链路自适应技术 基本流程测量量和调节参数基于 RIS
3、的通感一体化技术RIS 辅助的定位技术RIS 辅助的感知技术感知辅助的 RIS 通信系统 基于反向散射的感知与定位技术 反向散射通信技术原理基于反向散射的感知技术基于反向散射的定位技术总结5.65.6.15.6.25.7 5.7.1 5.7.25.8 5.8.1 5.8.2 5.8.3 5.9 5.9.15.9.25.9.36参考文献缩略语白皮书贡献人员54546061 6161 67 67 6869 70 707174787985891.引言5G 是为支持通信服务而设计的。具体的,5G 支持 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URLLC(Ultra
4、-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超高可靠和超低时延通信)和 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大规模机器类通信)三大类通信应用场景。5G新空口的第一个版本(Release 15)没有考虑感知服务。5G 新空口的增强版本(Release 16)开始支持基于 LMF(Lo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定位管理功能)的 UE 定位服务。但是 5G 感知的范畴比较有限,5G 只支持对有源设备如 UE 的位置的感知,不提供对无源物体的速度、方向、材质、成像等的感知。因此,5G 主要扮演着信息传
5、递者的角色。包括沉浸式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全息远程呈现、交互型3D虚拟数字人、协作机器人、无人驾驶、多感官互联、甚至元宇宙在内的未来新业务对通信、感知和计算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向 6G,移动通信系统扮演的角色将发生变化,除了信息传递者之外,6G 还将扮演信息生产者和信息加工者的角色。信息生产者主要通过提供感知服务来实现的,而信息加工者是通过提供计算服务来实现的。如图 1-1 所示,6G 将原生地支持通信、感知和计算服务,成为支撑未来社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网络信息底座,赋能缤纷多彩的未来新业务。无线通信和无线感知均基于电磁波理论,电磁波信号在人类活动的高价值场景几
6、乎实现了无缝覆盖。在发送端对电磁波信号进行调制,使得电磁波承载信源信息,而电磁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无线环境的影响,-01-通感一体化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图 1-1.5G 到 6G 服务范式的转变通感一体化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即电磁波信号受到环境调制因此也承载了环境信息。接收端通过对电磁波信号的分析,不仅能够得到所承载的信源信息,还能够提取出反映传播环境特征的感知信息,也就是说,电磁波信号具有与生俱来的通信与感知双重功能,这就使得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简称通感一体化)成为可能。相比感知与通信分离的系统,通感一体化系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