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零碳录 ANNUAL REPORT CLOSING THE EMISSIONS GAP THROUGH SUBNATIONAL CLIMATE ACTIONS IN CHINA中国省级气候行动进程与展望2023年1月 零碳录 Annual Report|2023年1月 1声明:本报告主要采用零碳录数据库所收集的公开信息及数据完成,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iGDP立场。零碳录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为已发布、具时效性的政府文件及国家、省、区、市政府网站官方数据。引用建议:零碳录团队.(2022).零碳录2022年报:中国省级气候行动进程与展望.北京.绿色创新发展中心1执行摘要 .22“1+N”政策体
2、系 .73各省级地区脱钩进程概览 .154“十三五”减排政策实施效果(2015-2020).2252030碳达峰及“十四五”行业减排行动 .306碳中和展望 .40附录1各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趋势 .43附录2典型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趋势国际比较 .44附录3术语表 .45目录2 我国省级气候行动进程与展望执行摘要1零碳录 Annual Report|2023年1月 3执行摘要气候变化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也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0年以来,我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
3、意见指出碳达峰与碳中和需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是地方落实。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以下简称“省级地区”)1经济体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巨大,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普遍存在较大减排潜力。2019年,超过十个省级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了英国;位居第二的山东省,当年碳排放总量是德国的两倍2。由于经济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存在巨大差异,各省级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各不相同。目前各省级地区已经发布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如何提高政策力度和实施效果是未来重点。根据零碳录数据库、利用统一可比的指标体系专
4、栏 1,本报告梳理各省级气候行动重点及政策实施状况,通过覆盖政策努力、行业行动、减排效果的40个数据图表展现:(1)各省级地区实际碳排放趋势,(2)各省级地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进程及政策雄心,(3)各省级地区能源和气候目标在 2015-2020 年间的实现情况,(4)通过案例剖析,评估目前已制定政策是否能支撑地方双碳目标,(5)最后提出了加强地方气候行动的建议。主要结论三分之一省级地区已经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能源相关碳排放量仍在增长图103。2020年我国半数省级地区人均CO2排放量低于6吨,但省级地区间人均排放差异较大。排名前三的省级地区中,其单位GDP碳排放水平是排名
5、靠后的17个省级地区的3倍以上图7。在对省级地区2015-2020年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趋势分析中发现,我国绝大多数省级地区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4,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依赖程度降低;三分之一的省级地区已经呈现碳排放与GDP增长脱钩的趋势,即实现了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碳排放总量保持平稳甚至下降的趋势;然而,仍有个别省区碳排放强度近年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图 8。省级地区在积极落实双碳战略,实施亮点各有不同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有27个省级地区政府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包括各省级地区指导性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具体省级地区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同时,各省级
6、地区也在相关发展战略、规划中体现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例如在能源转型、高质量经济增长、绿色建筑、清洁交通或碳市场等领域的所制定的“十四五”规划(2021-2025)。截至2022年 12月31日,零碳录从公开渠道收集了2021年以来发1 本报告中“省级地区”是指省级行政区域,包括我国的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报告的数据收集未覆盖台湾、西藏、香港和澳门四个省级地区。2 此处用于对比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来自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https:/ 3 碳排放数据为iGDP基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分地区能源平衡表计算的能源相关CO2排放(考虑电力调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