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刚、谢天、徐杨、Thomas Palme、刘恭毅 识变从宜,制胜有道 车企如何在下行市场逆势而起 目 录 概要 1 1. 市场展望: 25年持续增长落下帷幕 2 1.1 短期仍将下行 3 1.2 长期前景乐观 4 1.3 车企面临利润压力 8 2. 制胜良策: 跑赢新形势下的中国乘用车市场 10 2.1 维持稳定 10 2.2 厚积薄发 11 2.3 全面转型 12 3. 刻不容缓: 车企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14 3.1 行动方案 14 3.2 具体举措 14 波士顿咨询公司 概要 凛冬已至:市场下行态势仍将持续两年左右,恢复增长前还将下探约4%。但是,这并 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引
2、擎就此熄火。 形势错综复杂:市场下行遭遇新技术的关键投资窗口,对此前未曾有过类似经历的车 企提出了严峻挑战。据预计,车企盈利能力平均下降20%30%,如何在寒冬中生存下来, 将是一些车企必须直面的问题。 求生存,更要求发展:车企应全盘考虑,寻求快速突围之道,并为更长远的发展打下 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在未来几年低盈利水平下尽可能保持组织健康运转,同时不放弃投资 长期能力建设。 十大建议举措:既能求得当下的生存机遇,亦能实现长期的发展愿景。车企若能实践 这十项举措,预计可将盈利能力提升20%30%左右。 当机立断:采取行动的最佳时机莫过于现在,我们强烈建议车企评估资源基础、上下 一心、协调一致,迅速
3、采取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 识变从宜,制胜有道 车企如何在下行市场逆势而起 2020年1月 识变从宜,制胜有道车企如何在下行市场逆势而起2 1. 市场展望:25年持续增长落下帷幕 中国乘用车市场第一场寒冬来临。尽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的增长引擎彻底熄火, 但对从未经历过寒冬的主机厂商而言,确实构成挑战。 回顾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历史,以2010年左右为分水岭,此前,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呈现 低基数基础上的高增长态势,2001年2010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此后随着市场日 渐成熟,增长也日趋放缓。2010年2017年,年复合增长率降至10%左右。2017年开始, 乘用车市场进入负增长区域,连续25年
4、的增长正式告一段落。 导致市场下行的既有短期因素,如汽车购置税减免取消、国六排放标准过渡,以及当 前中美贸易争端等来自财政和国际贸易领域的冲击,也有更为长期的因素,诸如经济由两 位数的高增长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人口结构发生逆转在2010年,2050岁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例降至约50%,下降的趋势一直持续,2019年进一步降至约45%;与此同时,高 线城市人口和车辆保有量趋近饱和,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参阅图1) 。 我们预测,市场下行还将持续两年,恢复增长前还将下探约4%,此后市场将回归温和 增长态势。目前已能看到下行动力减弱的迹象。着眼长期,参照特定国家在相同经济发展 阶段的态势,我们相信,重回增
5、长轨迹的中国乘用车市场依然具备一定的增长潜力。 1 1 20% 10% 0% 30% 3 GDP增速 24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4 200620152007 200820122009 3 2010 2011201720142019估 2 20182020 2021 203020162013 5 6 9 13 4 18 20 2323 21 16 乘用车销量GDP增速2050岁人口 50%45% 10 0 30 20 40 乘用车销量 (百万辆) 总保有量低,增速较快市场逐渐成熟,增速放缓 2121 31 12 长期因素:经济和人口 GDP增速放缓 年轻人口减少
6、高线城市渐趋饱和 叠加因素:财政政策和外贸关系 取消购置税减免 国六排放标准切换 中美贸易战 -11% -4% 增速变负 21至30年 年均复合 增长率45% 来源:IHS数据库;全国乘联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BCG分析。 图1 | 中国乘用车市场结束25年增长 波士顿咨询公司 识变从宜,制胜有道车企如何在下行市场逆势而起3 市场下行又与对关键技术的投资窗口相叠加,构成“双重打击” 。中国的主机厂商在 应对利润下降的同时,还要为未来发展下注。这一态势或促使行业进一步整合,改变当前 碎片化的市场格局。那些近年来持续亏损并丧失市场份额的主机厂商,将被迫出局。 1.1 短期仍将下行 乘用车市场出现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