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2 年第一季度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22 年 5 月 9 日I内容摘要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4.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1%。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一是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4
2、月 15 日宣布全面降准 0.25 个百分点,投放长期流动性约 5300 亿元,前 4 个月人民银行靠前发力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 6000 亿元,相当于投放 6000 亿元基础货币,一季度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净投放长期流动性 4000 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二是二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 2000 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 400 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 1000 亿元再贷款额度支持煤炭开发利用和增强储能,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三是三是促进企业综合融资
3、成本稳中有降。1 月 1 年期 MLF 和 7 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均下降 10 个基点,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当月 1 年期和 5 年期以上 LPR 分别下行 10 个和 5 个基点,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四是四是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II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五是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风险,金融风险总体收敛。总体来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主动应对,靠前发力,增强前瞻性、精准性
4、、自主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 8.3 万亿元,同比多增 6636 亿元,3 月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 9.7%和 10.6%,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7 个和 0.3 个百分点。金融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3 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24.6%和 29.5%。一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4%,比 2021 年下降 0.21 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 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3482 元,较上年末升值 0.4%。近期,新
5、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具有强大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建设现代中央III银行制度,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稳健
6、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