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5)。该远景是假设世界实现了 巴黎协定 的艰巨目标,即,本世纪将较工业化前水平的全球变暖控制在1.5。本范伯登(Ben van Beurden)壳牌首席执行官本概述报告将讲述三种遥远的远景:“浪花”(Waves)、“孤岛”(Islands)和“天空1.5”(Sky 1.5)。访问 巴黎协定 目标,必然需要付出实际行动和切实代价,给经济和环境都能带来益处。Q能源转型所需要的这些总体社会投资成本预计是可控的。Q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危机,可以为转变传统模式、采用能更加适应未来的迫切需要的新模式提供契机。4.必须加快行动速度才有可能达成气候目标。Q按照当前的进度不可能达成 巴黎协定 目标。Q如果
2、沿着已知的路径充分加快前进速度,则实现这些气候目标即便极具挑战性,但在技术上仍是可能的。Q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巴黎协定 目标,需要三个根本性的因素来帮助加快行动步伐:政策、行业与政府的协调配合;智慧的政策规则和激励举措;以及敢为人先的领导者。不是强者生存,也不是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改编自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能源转型远景:四条结论 复苏、韧性和转型新冠肺炎大流行酝酿出了许多重要转折机遇,给几乎所有社会和经济体都带来了改变。它暴露出了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脆弱点和短板,但也促进了政策制度和行为习惯的改变,为未来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在人们的脑海中会出现不同的复苏目标:经济实力的复苏、安全感的复苏和幸福
3、感的复苏。这些不同的目标构成了本报告所讲述的远景背后的驱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社会都将同时追求这三个目标:物质繁荣、安全稳定、幸福安康,但在不同的实际情况和价值体系下,这三个目标又有着不同的优先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关注点将从短期恢复转向长期韧性,即,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的生存、适应和成长能力。当前的危机可为进行在变革韧性(通过深度地转变来更好地顺应新环境的能力)上更与众不同的深度变革提供机会窗口,这种变革是以实验、创新和远见为主要特色的。要变革全球的能源体系,需要许多不同类型的组织都能面向未来,支持创建学习和实验的氛围,建立透明、包容、普遍接受和负责任的合作和治理制度与体系。远景总结能源转型
4、远景(“浪花”、“孤岛”和“天空1.5”)探讨的是应对2020年危机的不同的初期复苏举措,以及这些应对举措又将如何发展成为迈向整个2020年代及更远的未来的路径。通过量化和比较每个社会做出的选择对能源和环境的不同影响,“远景能源格局:图解式研究”部分将更深入地揭示远景对于能源系统的意义。“浪花”远景 起步晚但速度快的去碳化路径 对于“浪花”远景,应对由新冠肺炎大流行造成的2020危机的初期举措是修复经济,即把财富放在首位。自我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经济挂钩,而韧性是根据经济实力来判断的。经济复苏速度很快,但代价是一波波的疫情反复来袭。能源和化石燃料的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激增,但再大的浪花终究也会被
5、汹涌的暗流所瓦解。表面上的经济成功掩盖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场景:加剧不平等,加剧社会不满,加剧劳工动荡。公众也开始对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产生反应。对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福利再到气候变化等结构性问题的忽视,将被认为是造成社会和环境压力的原因。从能源的角度来看,因为社会和政治层面对于气候变化的激烈抵抗,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将在政策的驱动下迅速减少。全球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将在2030年代达到峰值,而天然气的使用量也将在不久之后达到峰值。这条去碳化路径的行进速度快,但起步时间晚,无法达成巴黎协定提出的全球社会在2100年左右实现能源系统净零排放的目标。世界必须面对的是一个气温长期高企的未来,即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
6、2.3C左右这是一条起步晚但速度快的去碳化路径。“孤岛”远景 起步晚且速度慢的去碳化路径 在“孤岛”远景中,政府和社会决定首先关注自身安全,民族主义大回潮将危及战后地缘政治秩序。这当中有一种将韧性理解为自主和自给自足的孤岛心态。这种专注于内部的复苏举措能取得的成效参差不齐。有些国家能收获相对不错的成果,而还有些国家则因政策不得力而万分艰难。国际贸易和合作中摩擦不断,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开始停滞不前,应对气候挑战所需的全球协作也会受到阻碍。巴黎协定气候联盟将解体。专注于本国短期经济成效的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依赖于廉价的化石能源,而全球的碳排放只能缓慢减少。极端天气事件最终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和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