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2022年12月全全光光运运力力研研究究报报告告(2 20 02 22 2 年年)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前 言前 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
2、、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千兆光网和 5G 网络为代表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供的强大数据运送能力,即运力,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以 OTN 技术为支撑的全光运力具备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安全可靠等原生技术优势,在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中成为提供运力的坚实底座。本研究报告立足数字经济发展对运力的需求以及全光运力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等,研判全光运力算间互联、用户入算、运力管控等三个方面需求,探讨全光运力未来目标架构,在此基础上剖析面向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安全可靠、泛在覆盖、灵活敏捷、智能管控、绿色节能等七大典型特征的关键技术,初步构建全光运力评估指数。建议产
3、业各方协同推进全光运力技术、标准化及产业多维合作,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录一、全光运力发展背景.1(一)运力协同支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1(二)OTN 全光技术构筑运力坚实底座.2二、全光运力需求特性.3(一)算间互联:超大带宽、超低时延、高效协同.3(二)用户入算:便捷接入、安全可靠、灵活敏捷.7(三)运力管控:跨域大网管控、算网协同、资源智管.9三、全光运力目标架构.10四、全光运力关键技术.11(一)超大带宽.11(二)超低时延.14(三)安全可靠.16(四)泛在覆盖.18(五)灵活敏捷.20(六)智能管控.22(七)绿色节能.24五、全光运力评估指数.25六、全光运力未来展望.27图
4、 目 录图 目 录图 1 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算力和运力.2图 2“冷、温、热”数据业务时延需求.5图 3 云、边数据中心互联需求.6图 4 全光运力目标架构.11图 5 高速线路技术方案.12图 6 频谱扩展技术线路.13图 7 全光运力时延优化规划.15图 8 全光交叉 OXC 系统.16图 9 光电切片隔离.17图 10 单节点光电保护协同.18图 11 OTN P2MP 组网技术架构.19图 12 波长数扩展技术.20图 13 全光运力多维灵活感知.21图 14 光电协同调度.22图 15 多因子算路技术.23图 16 光纤链路质量检测系统.24图 17 全光运力多层次节能技术.25图 1
5、8 全光运力指数 1.0.26表 目 录表 目 录表 1 各省数据中心规划及出局带宽预估.4表 2 新型光纤 G.654.E 与 G.652.D 典型参数对比.13表 3 全光运力指数.27全光运力研究报告(2022 年)1一、全光运力发展背景(一)运力协同支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一)运力协同支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席卷全球,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的运送、计算、加工产生新动能,赋能行业新应用、催生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发展。数据要素的往复循环,支撑了各种不同场景的创新应用和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模式。信息基础设施提
6、供蓬勃的算力和运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围绕加强数字化转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千兆光网、5G 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见图 1。算力基础设施提供超强算力,通信网基础设施提供强大数据运力,算力和运力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能力。全光运力研究报告(2022 年)2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1 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算力和运力(二)(二)OTN 全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