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6月 开放银行的全球 实践与展望 打破藩篱 合作共赢 目录 开放银行的前世今生 4 麦肯锡对中国开放银行的观察 27 序言 2 他山之石:国外开放银行模式与启示 12 开放银行六大成功要素 29 65 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打破藩篱 合作共赢 2 序言 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打破藩篱 合作共赢 3 随着英国、 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行 开放银行模式以及相关监管政策逐渐落 地, 开放银行正成为世界银行业发展的 新趋势, 备受关注。 开放银行将改变现有银行服务客户的方 式, 打破银行与客户之间封闭的关系, 客 户能够通过第三方平台在非金融场景下 获得金融服务。 银行在开放自身
2、服务和 数据的同时, 也能通过数据聚合、 产品创 新等方式与合作伙伴一起获得新客户、 增加客户触点、 打造创新业务和提升客户 体验。 开放银行模式能令银行、 客户、 第 三方实现多方共赢, 通过合作, 共同推动 市场规模增长。 在国内, 四大行、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都 在积极尝试符合自身特点的开放银行模 式。 一些率先探索的银行意识到, 开放银 行的关键在于以客户为中心、 搭建开放 生态, 而开放的技术平台是实现“银行无 处不在”这一诱人前景的重要支撑。 这些国内开放银行先驱者也探索出符合 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大型国有商业银 行实力雄厚, 建设了 大规模开放平台, 输 出服务并获取大批合作伙
3、伴, 以开放金 融生态助力社会民生建设; 股份制商业 银行从业务战略出发, 不仅通过开放银 行技术将金融服务融入到个人客户的生 活, 也着眼于赋能小微企业, 输出金融服 务和打造场景化经营能力; 领先城商行 与互联网巨头合作, 共同打造开放平台, 连接中小银行和场景, 助力它们发展互 联网金融业务。 我们观察到, 国际领先银行在推行开放 银行过程中发展出三种具体模式: 第一种是业务驱动的生态圈模式。 该 模式以客户为中心, 通过开放API将金 融服务嵌入到客户衣、 食、 住、 行等生 活场景中。 通过提供综合服务, 获得 更多客户 , 提高客户粘性, 增加与客户 在生活中的触点, 积累数据资产
4、 , 解决 银客脱媒问题。 第二种是金融科技创新模式。 银行通 过开放API与创新科技公司合作, 提 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 它们利 用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领先科技, 降 低银行运营成本、 扩大数据积累、 提 升客户体验, 以科技为驱动解决客户 痛点。 第三种是金融业务服务平台化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 银行通过API和微服 务等技术重构内部系统, 打造服务和 数据的开放平台, 对内对外提升协同 效率。 由此可见, 在开放银行打造方面, 并不存 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式, 但 我们认为, 银行高管在搭建开放银行体 系时, 应明确一个具体商业模式和目标, 采取上述一种模式或几种模式组合,
5、 通 过数据中台、 敏捷组织和开放的API技术 平台支撑战略落地。 与英国和欧盟由监管政策驱动的发展模 式不同,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属于自下而上 驱动型, 在中国, 开放银行相关标准和配 套体制也在试点中。 随着金融科技和金 融生态圈的快速发展, 可以预见中国的监 管政策也将逐步到位。 在积极探索开放 银行模式的同时, 银行要保持前瞻性, 重 视数据安全和客户隐私, 明确全行对数 据共享的认识。 虽然开放银行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理念, 但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其所蕴含的巨大 机遇, 都在积极探索与布局中 , 对于消费 者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中国市场而言, 未来 可能会涌现出更加灵活的开放银行模式 和更多创新
6、机会。 希望本报告给致力于 探索开放银行模式的国内银行业领袖以 启发。 未来可期! 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打破藩篱 合作共赢 4 开放银行的前世今生 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打破藩篱 合作共赢 5 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合作模式, 它利用 开放API等技术实现银行与第三方机构 间的数据共享, 从而提升客户体验。 这 一模式起源于英国, 受监管驱动而发展 起来 (见图1) 。 起初英国监管部门注意 到人们由于透支支付了高额费用, 而帐户 余额并没有获得合理的利息回报, 另外 人们转换银行服务的频率也不够高。 这 样的状况持续多年都未得到改善, 因而 英国市场竞争委员会 (Compet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