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银研究产品系列经济金融展望季报中银调研宏观观察银行业观察国际金融评论国别/地区观察作者:梁斯中国银行研究院电话:010 6659 4084签发人:陈卫东审稿:周景彤李佩珈联系人:王静刘佩忠电话:010 6659 6623对外公开全辖传阅内参材料2023 年 2 月 6 日2023 年第 6 期(总第 461 期)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效果及建议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推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先后设立了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货币政策逐步演变为总量+结构并重的组合调控模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提振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意愿,在撬动社会资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普惠小微、
2、绿色、涉农等领域信贷增速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贷款余额占比明显上升。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与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利率更低,这同步带动了信贷利率下降,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为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建议: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多方联动共同评估和发布行业资金需求规模和项目信息,更好为金融机构提供指引;构建差异化的金融监管政策,有效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研究院宏观观察2023 年第 6 期(总第 461 期)1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效果及建议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推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先后设立了多
3、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货币政策逐步演变为总量+结构并重的组合调控模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提振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意愿,在撬动社会资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普惠小微、绿色、涉农等领域信贷增速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贷款余额占比明显上升。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与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利率更低,这同步带动了信贷利率下降,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为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建议: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评估和发布行业资金需求规模和项目信息,更好为金融机构提供指引;构建差异化的金融监管政策
4、,有效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一、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探索历程根据人民银行的定义,“我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的工具,通过提供再贷款或资金激励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核心在于如何引导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信贷投放。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设立了支农再贷款,开启了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探索。1998 年,人民银行首次推出了“支农再贷款”工具,目的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更好服务“三农”发展,这开启了中国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最早探索。而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中的
5、再贴现,也具有部分“结构性功能”,但最初该项工具的使用主要是为解决当时企业之间严重的货款拖欠问题,对该项工具的使用频率并不高。2013 年以来,人民银行开始加速推广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随着外汇流入逐步放缓,人民银行通过购买外汇投放流动性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特别是 2015 年“8.11”汇改后外汇储备的大幅下降导致流动性规模出现同步减少,为此人民银行开2023 年第 6 期(总第 461 期)2始积极使用各类新型工具投放流动性,以弥补相应的流动性缺口。在流动性投放自主权逐步增大的同时,人民银行也开始加快探索及推广结构性政策工具的使用,包括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PSL)、“三挡两优”存款
6、准备金框架、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央行票据互换(CDS)等。2020 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显著上升。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等战略加速推进,普惠、绿色、科创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资金需求规模持续提升,这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发展空间。加之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接触类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大规模宽松政策并未惠及所有行业,特别是资金链面临严峻压力的企业。以此为节点,人民银行开始不断创设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具有结构性特点的政策安排,包括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及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及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