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伦敦经济月刊(2013 年 1月)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周景彤 中国银行研究院 刘 晨 中国银行研究院 刘佩忠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6659 4264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周景彤 梁 婧 联系人:王 静 刘佩忠 电 话:010 6659 6623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材料 2023 年 2 月 1 日 2023 年第 5 期(总第 460 期)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特征与主要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
2、国成立以来,现代化目标和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立足新时代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升华和战略安排,具有重要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未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特别把握发展、创新、开放、安全四大重点。研究院 宏观观察 2023 年第 5 期(总第 460 期)1 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主要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目标和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立足新时代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升华和战略安排,具有重要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未来,全
3、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特别把握发展、创新、开放、安全四大重点。一、中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历程进程(一)中国式现代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1.新中国建设时期“四个现代化”目标逐步形成 建国初期,工业化就成为我国现代化的主要目标。1952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 679.1 亿元和 119 元。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过半,工业体系以初级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面貌,1954 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四个现代化”目标逐步形成。在深入理解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力发展重要性的基
4、础上,我国于1964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两步走”战略目标。在“四个现代化”目标引领下,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突破,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重要基础。2.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内涵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小康”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中西发展差距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特殊国情,1979 年 12 月,邓小平开创性地将四个现代化目标进行量化,提出争取到二十世纪末,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之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并计划分步骤实现。由
5、此,我国逐步构建起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蓝图(表 1)。2 2023 年第 5 期(总第 460 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内涵不断拓展。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先后提出“两个一百年”现代化战略目标,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更加清晰。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增加了“和谐”,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共同发展。3.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目标新要求。
6、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将这新“四化”作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化目标从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物质基础层面上升至上层建筑层面。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现代化之路作出了两阶段安排,即从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迈入了新征程。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正式迈入了向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