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核心观点:.11虽然消费者对同样内容的平台选择在增多,但取消独家音乐版权给平台、上游版权方,音乐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12.短视频平台迎来发展良机,但其经营模式挤压了优质唱片公司的生存空间,并对现有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模式和部分原创音乐人造成冲击。.13.重构新音乐版权时代的数字音乐市场,关键在于提升国内长期低迷的付费率,提升平台服务,并完善立法。.2引子.2一、市场竞争现状:“版权变迁”与“新势力崛起”.41.在线音乐大平台:探索“精细化运营”,扶植独立音乐人.42.新入局的短视频平台:获得跨界发展良机.83.长期趋势:新势力重塑产业竞争格局.10二、群雄逐鹿时代:版权市场各方面临新问题.1
2、11.版权方:消失的红利和升级的挑战.122.平台方:“非独家”的利与弊.153.音乐人:“非独家”后,收入普遍降低.19三、旧制度与新革命:新商业模式辨析.221.市场环境迎冲击.232长期问题依然存在:付费率低迷.253如何提升付费率.284.短视频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31四、展望:敢问规则将去向何方?.331.思辩“独家版权”:并非“权利转让”“权利独占许可”.342.思辩“独家版权”:“独家”不等于“独占”.353.音乐产业未来:融合发展模式.374.终极方向:建立保护音乐版权的制度体系.391核心观点:核心观点:1虽然消费者对同样内容的平台选择在增多,但取消独家虽然消费者对同样内容
3、的平台选择在增多,但取消独家音乐版权给平台、上游版权方,音乐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音乐版权给平台、上游版权方,音乐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为避免用户流失,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消费者对同质化内容的平台选择也增多了。内容同质化使平台降低发掘上游优质内容的动力,最终可能影响优秀原创作品的传播。平台失去作为权利人版权维权的合法资质,维权难度增加、维权动力降低,维权压力和成本将再次转移回上游唱片公司,最终导致盗版增多。版权方议价能力降低,叠加马太效应加剧,中小型的音乐厂牌迎来阵痛,腰尾部音乐人宣发资源减少,收入更难保障,平台对作品要求更高。版权方可能会选择与出价较高的平台进行名义上的“非独家合作”,实际
4、上却拒绝授权其他平台,从而形成“变相独家”。非独家的采买可能更困难,且相比之前从独家版权方取得转授权的价格更高。平台不再为抢占独家而支付“溢价”保底金,市场短期内又难以解决版权分成低的问题,恰逢疫情后市场环境低迷,音乐人的收入因此普遍下降。“一刀切”买断版权继续成为国内腰尾部创作者的主要获利方式,关键原因是国内付费率长期低迷。部分曾拥有议价权的音乐人也被迫接受“一刀切”买断版权。取消预付金后,中国音乐版权市场可能会倒退回五六年前。中国内容方的收入分成比例原本就远低于欧美,这一局面可能会加剧。平台会在扶持创作者方面加大支出。然而,2021 年,音乐人从平台获得的收入整体略有下滑。2.短视频平台迎
5、来发展良机短视频平台迎来发展良机,但其经营模式挤压了优质唱片但其经营模式挤压了优质唱片公司的生存空间公司的生存空间,并对现有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模式和部分原并对现有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模式和部分原创音乐人造成冲击。创音乐人造成冲击。在音乐“视频化”的大趋势下,兼具强传播力度和制造流行能力的短视频平台正挑战在线音乐平台,可能重塑中国在线音乐生态。搭建音乐平台成为短视频平台提升用户黏性、建设平台社交生态的关键布局。短视频平台以流量为中心的理念,主推制作成本低、周期短的翻唱和热歌。付出高额制作成本的唱片公司生存空间被挤压,难以通过版权收回成本。短视频平台冲击了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模式,因为直播侵权难以通过互联网
6、搜索被监测到。2短视频平台却要求音乐人具有当下变现的能力,加剧了行业的“马太效应”,部分原创音乐人因此受到负面影响。3.重构新音乐版权时代的数字音乐市场重构新音乐版权时代的数字音乐市场,关键在于提升国内关键在于提升国内长期低迷的付费率,提升平台服务,并完善立法。长期低迷的付费率,提升平台服务,并完善立法。提升付费率的关键在于培育消费者为音乐付费的习惯,提升平台服务,细化付费方式和定价方式,并完善立法。现有音乐侵权案件的司法判赔金额远低于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类案例,起不到遏制侵权的目的。应该提升侵权赔偿和惩罚力度,同时在技术层面保障对新型侵权行为的监测和取证效果。继续呼吁在数字音乐环境下,重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