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充电服务市场 如何健康发展 研究报告 2019 年 4 月 自 然 资 源 保 护 协 会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致谢 此报告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合作撰写。特别感谢国网 电动汽车服务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对 本研究提供了数据及信息支持。清华大学电机系胡泽春老师、国家发改委能 源研究所刘坚博士、联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黄山先生、e 充网黄群先生、特 来电荆凯先生、凯盛咨询朱瑶琪女士对本项目提出了宝贵意见,也在此表示 感谢。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课题组 张永伟 熊 英 李松哲 张 健 刘 茜 自然资源保护
2、协会 清洁电力项目组 游梦娜 金亨美 李玉琦 王万兴 刘明明 冯婕茹 感谢 ClimateWorks Foundation 对本研究的资金支持。 摘 要 充电基础设施的广泛布局,对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得益于政 策和市场的双重刺激,我国成为了全球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国家:充电基础设 施行业先进充电技术不断突破、新运营模式不断涌现、充电设施服务网络趋于完善, 有力地支撑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尽管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形成了一 定的先发优势,但产业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充电难和盈利难依然是新能源汽车用 户和充电运营商所面临的痛点,建设投资与汽车使用的契合度低等问题成为普遍状 态。
3、围绕促进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开展了以下研究: 1. 市场发展问题解析。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在整体发展速度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 匹配的大背景下,公共类快充桩相对于运营类电动车的发展缺口问题更加突出;充 电桩的平均利用率偏低,2018 年全国公共充电设施平均小时利用率不足 10%;充电 基础设施场地获取困难,电力接入周期长和成本高;充电设备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设备维护不到位;运营商之间尚未实现有效互联互通, 车主补电需付出较多时间成本。 2. 行业市场空间测算。 “十三五”期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模超 300 亿元; 到 2020 年,充电服务费市场空间约 100 亿元;围绕大数据应用
4、、汽车销售、广告收 入的充电运营增值服务市场规模将超 20 亿元。 3. 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分析商业模式。 硬件市场技术门槛有限,毛利率持续下 行;公共充电运营领域充电设备使用率与服务费的高低显著影响盈利水平;私桩共 享模式要花大量时间沟通外来车辆进小区,第一应用场景是写字楼 + 临近小区;电 价峰谷差不够,储能成本过高,是“光储充”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难题。 4. 发展政策建议。针对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改善充电服务运营盈利、推进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充电设备产品质量、提升充电服务客户体验等方面提出政 策建议。 i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充电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1 一、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提升
5、1 二、 行业政策支持作用继续显现 3 (一) 中央与地方协力,规划与扶持并举 3 (二) 奠定行业规范发展基础 6 (三) 加大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力度 6 三、 新模式和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为市场提供活力 8 (一) 头部运营商市占比高,长尾市场亦成为行业重要组成部分 8 (二) 互联互通程度提升,群管群控、V2G、快速充电等技术受青睐 9 (三) 私人桩的共享与智能化提升充电桩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11 第二章 市场发展痛点解析 13 一、 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 13 二、 收取充电服务费的单一模式盈利困难 16 三、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18 四、 充电设备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6、20 五、 充电服务体验需提升 21 第三章 市场空间测算 22 一、 “十三五”期间充电设备市场规模超 300 亿元 22 二、 到 2020 年充电服务费市场空间约 100 亿元 23 三、 充电设施增值服务空间大 24 第四章 中国充电服务行业商业模式研究 26 一、 硬件市场技术门槛有限,毛利率持续下行 26 二、 公共充电运营领域多模式并存的开放格局 27 (一) 公共充电服务运营行业多种模式创新 28 (二) 充电设备使用率与服务费高低显著影响盈利水平 29 (三) 运营车与快充桩配比缺口大,结构性机会明朗 30 (四) 换电模式目前只适用于特定领域 32 三、 主机厂免费提供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