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前 言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公众号牵头编写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当前,人工智能加速向各产业渗透,已经成为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技术与社会跨界融合发展不可忽视的动力。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大浪潮,在过去的两年中,工业制造业持续深化探索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及应用: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创新、组合赋能和工程化落地不断加速;产业爆发期临近,老玩家不断推陈出新、新玩家入局积极活跃;一批新应用场景涌现,并不断向研发、生产等核心环节渗透赋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更核心的作用。在“十四五”开端,全面梳理工业智能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态势,为产业界进一步探索提出有效指引参与编写单位:百
2、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阿里云研究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深圳鲲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研究院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杉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SAP(思爱普)中国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PTC(美国参数技术公司)ANSYS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形势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编写了工业智能白皮书(2022),从体系内涵、技术、应用和产业等维
3、度进行了阐述。体系方面体系方面,对目前工业智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涵盖三个视角的工业智能发展体系。技术方技术方面面,梳理了工业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围绕核心赋能技术创新与工程化突破两个技术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产业方面产业方面,梳理工业智能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支撑工业赋能的核心技术产品进行分析。应用方面,总结工业智能应用发展的历程,从应用场景、国内外应用与行业应用三个角度开展细化分析。总体来说,白皮书从技术、产业及应用三方面对工业智能的最新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创新变革方向有所预见,以期与业界共享成果。但由于工业智能本身较为复杂,我们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足之处还白
4、皮书编写组成员:刘默、韦莎、李亚宁、王海萍、黄锋、关越、金刚、张勇、金煜鸣、彭斌、白熹微、刘承宝、龚敬群、汪鸿涛、丛洋、于琦、郑旭东、陈淳、文博武、王玥、詹锴、张弛、项超、郭玉龙、汪阳、王涛、杨帆、丁平、许永硕、程海旭、任志宏、郎燕、施战备、段海波、胡成国、何幼林、徐亚军、刘晶、李南以下单位提供了相关案例等支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无锡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望指正。声 明本报告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观点、建议,不构成法律建议,也不应替代律师意见。本报告所有材料或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方的内容除外),并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
5、需联系本联盟并获得授权许可。未经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发布、转载、汇编、转让、出售等方式使用,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通过网络方式传播,不得在任何公开场合使用报告内相关描述及相关数据图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联盟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系电话:010-62305887邮箱:目 录一、工业智能发展背景.1(一)工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激活发展新动能.1(二)与通用领域 AI 相比,技术进展逐步同步、产业错位现象更加凸显.2(三)落地推进仍存在一系列问题.4(四)工业智能创新发展的体系框架.6二、工业智能技术进展与趋势.8(一)演进规律与现状:四个发展阶段逐
6、步清晰,当前新技术应用不及预期.9(二)趋势一:面向更复杂问题更高性能需求的核心赋能技术创新.11(三)趋势二:面向工业部署落地的工程化突破.16三、工业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2(一)跨界合作:围绕 AI 核心能力的两类典型合作模式逐步成型.22(二)新竞争者涌入:咨询公司渗透布局,以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优势扩大市场占有.23(三)新环节分化与新主体诞生:行业数据标注与 AI服务型企业成为典型代表.24(四)核心技术产品:现有产品体系格局下开展融合创新.25四、工业智能应用进展.29(一)发展规律:由技术导向的点状场景应用向需求导向的综合智能应用演进.29(二)应用模式:机理知识相关性决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