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业邦202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报告2022.1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总览:n 总体情况:2019-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发布四个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认定8997家,其中,第一批复核通过155家、第二批认定通过1584家、第三批认定通过2930家、第四批认定通过4328家。“十四五”时期目标数量10000家。n 区域分布: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数量TOP5省份为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北京;TOP5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重庆。n 行业分布:小巨人企业以制造领域为主,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材料等领域。n 成立年限:小巨人企业平均成立年限为16年,超八成企
2、业在10年以上;其中,浙江小巨人平均成立年限为18年,广东、北京14年。n 一级市场:2180家小巨人企业获得过VC/PE投资,占比24.2%;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区;机构投资者踊跃参与投资,其中深创投、毅达资本参与投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100家。n 新三板挂牌:68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三板挂牌,其中创新层84家、基础层599家;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山东、北京、湖北等地区。n 上市企业:64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其中,美股1家、港股8家(包括3家二次上市)、A股主板153家、创业板238家、科创板204家、北交所48家;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
3、上海、北京等地区;超八成企业市值在100亿元以下。n 主要城市:小巨人企业数量TOP5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重庆,不同城市小巨人平均成立年限、主要行业存在差异;各城市从资金奖励、融资服务、平台服务、人才培训、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PART 1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体系 l“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国家工信部主导的企业扶持政策,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四基”发展瓶颈为重点发展方向,旨在坚实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创新、破解“卡脖子”技术和补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背景:制造业补链强链,破解“卡脖子”技术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创业邦研究中心整理重点领
4、域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卡脖子”问题普遍存在问题普遍存在产业链痛点产业链断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航空发动机、农业装备航空发动机、农业装备领域领域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共生产业链上下游共生发展生态不完善发展生态不完善专业技术特别是高端专业技术特别是高端人才人才储备不足人才人才储备不足区域产业链同质竞争区域产业链同质竞争现象突出现象突出发展历程:2021
5、年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写进二十大报告,顶层设计持续推进2011-2013年2014-2016年2021年2017-2020年政策试点政策试点国务院、工信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国务院、工信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集中爆发集中爆发中央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升至国家战略政治局会议上升至国家战略2022年 工信部2011年9月发文“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2013年7月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专精特新”的内涵和工作部署。2015年2月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工信部2017年开展制造业单项冠
6、军企业评定,2018年末开展了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带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北京、浙江等地零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布设立,核心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各地政府热度提升,31省市集体出台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探索起步探索起步明确明确“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具体内涵具体内涵体系推广体系推广工信部牵头工信部牵头“专精特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认定体系企业培育认定体系l专精特新概念自2011年开始萌芽,2013年起在工信部的主导下在全国试点并逐步推广,2018年“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目标和申报标准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