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智慧社区发展现状1.1.1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早在1992年,国际通信中心首次提出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口号。智慧社区是指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生活环境,形成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新型社区。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式社区管理的滞后性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管理的需求,社区管理需要承担辅助政府部门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任务,这些都给社区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社区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是人民安居的家园。提升社区
2、治理水准、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强化社区治理能力、共建新时代智慧社区,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各产业全面数字化发展的如今,国家大力发展智慧中国、智慧城市,而智慧社区作为城市的缩影,是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的触点,其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民生问题,备受青睐。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所涉及的虚拟政务、公共服务和安全监控等系统的延伸,是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实施,也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关键内容,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断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要成功运行必然依托智慧社区的建立。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多次发文倡导和鼓励智慧社区
3、的推进和建设,智慧社区也成为国家持续推进的重点项目。为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支持智慧社区建设,科技部、住建部、公安部等各部委发布相应政策、规划及标准,全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2016年,民政部、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要建设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生态宜居的智慧社区”这一建设目标。同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也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网上社区居委会,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纳入了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201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再次提出“
4、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2020年7月,住建部发布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对智慧社区系统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平台、社区应用、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安全与运维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同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又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为推动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拓展,进而推动智慧社区发展释放了更多政策红利。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年末,社区线上线下服务机制更加融合,精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5、。在“十四五”规划下发后,各地政府积极响应,15个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及智慧社区相关内容。2022年5月,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社区治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因地制宜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与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联网
6、对接或向其迁移集成。1.1.2各地试点积极落地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城市中,率先开启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一方面得益于以上城市经济发达,数字化基础较好,有条件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城市人口增多、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等“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居民的美好生活面临严峻考验,这也使得国内领先城市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的动力不足。智慧社区的不断落地,初步显现出城市特色。例如,上海一直把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已完成多个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杭州智慧社区的“党建引领”特点,在治理场景中提出了社区“党建引领+社区自治”治理机制;深圳率先开展了智慧社区建设,以创新的方式构建智慧社区“南园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