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行业概况虚拟电厂(VPP,Virtual Power Plant)本质上是将分布式电源(发电)、可控负荷(用电)、储能等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将其聚合成一个虚拟的集中式电厂,来为电网提供需求侧响应的“虚拟集中式电厂”,它不同于微电网,虚拟电厂参与的需求侧响应打破了空间的束缚,通过集控平台进行调节响应。举例来说,上海的分布式光伏电厂可以与江苏的可控负荷组成虚拟电厂,参与华东地区的辅助市场交易。虚拟电厂的核心是“聚合”和“通信”,虚拟电厂是一种先进的区域性电能集中管理模式,功能在于聚合多分布式能源参与电力市场运行。虚拟电厂是利用物联网和先进通信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可调负荷等各类分布
2、式资源形成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图:虚拟电厂运作模式示意图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36氪研究院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预测,2025年、2030年最大负荷则将分别达到15.7、18.2亿千瓦。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在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的目标,预计2025年、2030年可调负荷资源库分别占最大用电负荷的5%、6%,对应资源库容量分别为7850、10,920万千瓦;参与平抑的用电量分别为745.8、1026.5亿千瓦时。根据目前的补贴政策,削峰补贴5元/度、填谷补贴2元/度,按平均3.5计算得出2025年和2030年预计市场规模分别为
3、:1305.2、1796.4亿元。1.1 行业分类虚拟电厂主要分为三大类:负荷型:虚拟电厂运营商聚合其绑定的具备负荷调节能力的市场化电力用户(包括电动车、可调节负荷、可中断负荷等)作为一个整体(呈现为负荷状态)组建成虚拟电厂,对外提供负荷侧灵活响应。电源侧虚拟电厂:顾名思义,在分布式电源发电侧建立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集合发电电源和负荷用电用户,作为集中式电厂,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原则上不占用系统调峰能力。当前我国虚拟电厂试点的多为负荷型虚拟电厂,冀北试点的虚拟电厂为国内鲜有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试点。图 虚拟电厂交易机制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东吴证券1.2
4、全球及中国行业发展全球:虚拟电厂发源欧洲欧洲为虚拟电厂发源地,以发电资源的聚合为主要目标。全球首个虚拟电厂项目诞生于 2000 年,德国、荷兰、西班牙等 5 国 11 家公司共同启动虚拟电厂项目 VFCPP,以中央控制系统通信为核心,搭建了由 31 个分散且独立的居民燃料电池热电联产(CHP)系统构成的虚拟电厂。与欧洲模式略有不同,美国模式偏重需求测。美国虚拟电厂是在需求响应(DR)的基础上建立的,即通过控制电力价格、电力政策的动态变化来引导电力用户暂时改变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从而降低用电负荷或获取电力用户手中的储能来保证电网系统稳定性。图:全球虚拟电厂发展历程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5、 东北证券国内:虚拟电厂尚处于起步阶段,以需求响应为主要激励方式我国虚拟电厂起步“十三五”,目前已有响应细则出台并建成多个试点项目。“十三五”期间,我国江苏、上海、河北等地开展了电力需求响应和虚拟电厂的试点工作。其中,江苏省率先于 2015 年出台官方文件江苏省电力需求响应的实施细则指导电力需求的调控。此后,中国虚拟电厂进入研发、探索阶段,2019 年,国家电网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并建成国内首个虚拟电厂“国网冀北虚拟电厂”,实现了发电和用电的自我调节。到目前为止,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先后开展虚拟电厂项目试点。2022 年 6 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首次将虚拟电厂的
6、建设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中。我国可供参与虚拟电厂运营的控制资源体量庞大,可调负荷资源超过 5000 万千瓦,虚拟电厂也随基础资源的快速发展而受到重视。图:虚拟电厂发展阶段对比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东北证券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虚拟电厂的产业链由上游基础资源、中游系统平台和下游电力需求方共同构成。分布式电源、储能、可控负荷的发展共同构成了虚拟电厂上游的基础资源,重点应用于包括工业、建筑和居民领域。在实践中各类资源混合杂糅,发展出微网、局域能源互联网等形态,作为虚拟电厂的次级控制单元。中游资源聚合商主要依靠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优化、调度、决策来自各层面的数据信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