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后放开“二次冲击”下,消费修复如何演绎?疫后放开“二次冲击”下,消费修复如何演绎?世界各国经验复盘世界各国经验复盘作者:东吴商社团队2022 年 12月22日吴劲草东吴商社首席证券分析师S阳靖东吴商社研究助理谭志千东吴商社证券分析师S0600522120001张家璇东吴商社证券分析师S0600520120002石旖瑄东吴商社证券分析师S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商业贸易增持(维持)2目录1.总体观点总体观点2.世界各国“二次冲击”数据复盘世界各国“二次冲击”数据复盘3.中国疫后消费出行修复展望及投资建议中国疫后消费出行修复展望及投资建议WW8VuZsYdUoWpM7NcMaQmOnNmOnPeRo
2、PpNlOpNpMaQoOvMNZsOpONZmMmO3一、总体观点一、总体观点4我们初步观察到近期各地居民大规模感染后出行意愿走低的情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截至12月18日当周地铁客流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63%/36%/88%,有下行趋势。我们对国内“二次冲击”的范围和节奏判断如下:冲击后出行消费恢复状态进一步回升,走势呈现先抑后扬:根据各国经验,“二次冲击”后出行随着经济秩序的修复均出现了消费数据的进一步回升。时间周期上看,有望在2023年2月前走出底部:考虑我国整体疫苗接种率较高,参考北京情况,全国受到病毒传播冲击影响有望在2-3个月周期内完成。见底时间预计在2023年1月
3、。冲击程度判断:由于各城市进展程度有先后,市内短途出行(以地铁为代表)可能受到冲击回撤到的底部区间在疫情前同期20%-35%区间;长途出行数据底部区间可能在20-30%;消费数据(社零)底部或在疫情前同期的90%。回升节奏判断:短途出行有望在2023年3月恢复至疫情前100%以上,创出新高;长途出行重要关注节点为2023年4月除清明节小长假,有望回升至疫情前80%以上恢复程度。消费恢复(以社零数据体现)有望在2023年5月恢复程度创新高。国内“二次冲击”可能呈现“先一二线、后下沉”的节奏:根据观察,人口密集的一二线大城市疫情传播更为迅速,因而整体可能呈现“先一二线、后下沉”的地域推进节奏。风险
4、提示:疫情反复带来居民出行意愿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居民消费意愿下滑的风险。国内“二次冲击”正在演绎5在疫后放开“二次冲击”恢复后,消费板块会呈现分化的态势,我们认为有两条主线值得重点关注:一条“成长线”:即消费行业中,除了恢复属性外,还有相当成长属性的领域,包括渗透率提升,龙头市占率提升,需求市场成长等逻辑,在疫后恢复后,多方业绩有望持续创出新高,典型领域包括:免税,酒店,化妆品,医美,产业B2B贸易等。另一条线“价值线”:即消费行业中,商业模式优秀,公司竞争壁垒突出,但估值仍处于较低,市场预期没有完全体现价值的板块,有望迎来价值回归,典型的领域包括:黄金珠宝,机场,职业教育等。重点关注:中国
5、中免,爱美客,首旅酒店,厦门象屿,小商品城,迪阿股份,中教控股等建议关注:王府井,海汽集团,东方时尚,朗姿股份,天目湖,盛通股份等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带来居民出行意愿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居民消费意愿下滑的风险。投资建议62020年疫情以来各国均经历过管控政策收紧到放开的过程,但由于各国疫情发展状况不同、自身政治经济等方面条件不同、国民消费意愿不同,各国使用的管控政策很难横比,且疫后放开路径大相径庭,因而在多数国家复盘中,很难将出行链业务数据的恢复归因完全。本文试图将各国管控政策统一归纳为几个阶段并明确时间轴:(1)出行管控阶段:包含全国静默、阳性病例所处区域静默、及阳性集中管理(或有),出行管控
6、阶段以对居民出行行为进行管控的措施终止(后标识为关键政策时间节点)为结束。(2)陆续放开阶段:包含逐步放开聚集场所客流限制及取消入境隔离。其中逐步放开聚集场所客流限制后,国内出行所有限制可以说是完全放开(标识为关键政策节点)。(3)完全放开阶段:包含撤销口罩令及放开所有旅行限制(主要指入境检测完全免除),标志着国内国外出行限制完全放开(标识为关键政策节点)。在划分清楚疫后放开政策阶段后,进行消费和出行数据的复盘,将国内出行管控初步放开后经受的全国疫情大范围演绎定义为“二次冲击”,以剔除疫情影响中的政策管控变量,给我们参考政策放开后,实际受到疫情冲击时,消费(剔除通胀因素)和出行如何表现。经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