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2022GIHI2022 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指标优化和数据提升:一是扩大评估范围,评估对象由 50 个城市扩展到 100 个城市,且新增了人口不足百万的微型科创中心城市(mini-hub)。这 100个城市(都市圈)总人口仅占全球总人口的 10.43%,但拥有 125所世界领先大学、133 家世界 200 强一流研究机构、1870 家创新领先企业,集聚了全球顶尖创新资源。二是采用多源数据进行指标测算,降低对单一数据源的依赖。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巨变及其他因素对数据可得性造成较大干扰,因此我们采用更多元化的数据来源,确保指标体系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如同时采用“领英”和“智联
2、招聘”数据测量国内外城市“专业人才流入数量”、同时采用“固定宽带网速”和“移动端网速”来测量城市的宽带连接速度。三是调整了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的部分指标。如专利指标在“人工智能专利”和“集成电路制造专利”的基础上增加“可再生能源技术专利”,以顺应全球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在创新生态中增加“创意型人才数量(每百万人)”等指标,反映城市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GIHI2022 的评估结果如下:综合排名前20的城市(都市圈)依次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北京、伦敦、波士顿、粤港澳大湾区、东京、日内瓦、巴黎、上海、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首尔、新加坡、慕尼黑、巴尔的摩-华盛顿、洛杉矶-长滩 阿纳海姆
3、、阿姆斯特丹、圣地亚哥、剑桥、苏黎世。科学中心单项排名前 20 的城市(都市圈)依次为:纽约、旧金山-圣何塞、波士顿、北京、粤港澳大湾区、日内瓦、剑桥、伦敦、牛津、巴尔的摩-华盛顿、洛杉矶-长滩 阿纳海姆、安娜堡、苏黎世、教堂山-达勒姆-洛丽、圣地亚哥、巴黎、芝加哥-内珀维尔 埃尔金、博尔德、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斯德哥尔摩。创新高地单项排名前 20 的城市(都市圈)依次是:旧金山-圣何塞、东京、北京、纽约、京都-大阪-神户、首尔、粤港澳大湾区、都柏林、台北、慕尼黑、波士顿、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上海、圣地亚哥、达拉斯-沃斯堡、奥斯汀、新加坡、巴黎、苏黎世、伦敦。创新生态单项排名前 2
4、0 的城市(都市圈)依次是:旧金山-圣何塞、伦敦、纽约、粤港澳大湾区、北京、多伦多、日内瓦、波士顿、巴黎、新加坡、阿姆斯特丹、上海、慕尼黑、首尔、马德里、洛杉矶-长滩 阿纳海姆、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巴尔的摩-华盛顿、斯德哥尔摩、东京。整体而言,GIHI2022 得出如下结论:一、国际创新版图向多极化和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亚洲城市创新经济优势持续凸显,湾区都市圈和微型科创中心城市别具特色。亚洲成为新的创新极,可再生能源技术表现突出。排名前 20 城市中亚洲城市数量增至 6 个,并且亚洲城市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表现突出:亚洲城市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效发明专利存量前 10 城市(都市圈)中占 7 席
5、,北京、东京、首尔、杭州、粤港澳大湾区、京都-大阪-神户等均是可再生能源技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引领全球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有更多的中国城市跻身全球科技创新城市行列,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为全球发展新格局注入新的力量。共有 19 个中国城市(都市圈)进入榜单,且中国城市创新经济表现活跃,在科学中心、创新生态方面不断改善,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升。湾区科技创新集成优势明显。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都市圈)中有四席均为湾区。除旧金山、纽约、东京三大湾区外,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超越东京湾,位居第六,成为亚洲新的创新中枢。执行摘要12022 年,全球创新与发展深陷不确定性的迷雾,新冠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变幻,数字经济成
6、为少数逆势而上的经济领域,创新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版图风卷云舒,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征。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CIDEG)和 自 然 科 研(Nature Research)团队联合开发的 GIHI 指数,自 2020 年开始逐年跟踪和深入刻画了全球创新发展的最新趋势。GIHI2022 继续秉承“科学、客观、独立、公正”的基本原则,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三个维度,评估了全球 100 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发展状况,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