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研究结直肠癌药物发展简史2021作者:西北、细嗅蔷薇声明本报告仅供美柏医健(以下简称“本公司”)客户使用,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资料能找到出处都尽量注明,如有遗漏请联系我们。本报告是美柏医健团队采用桌面研究、专家沟通、市场调查等研究方法制作。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受调研方法及收集范围的限制,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本公司不对使用本报告内容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目录前言4一、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2、分析41.东西方差异42.趋势5二、结直肠癌治疗策略6三、全球结直肠癌药物进展61.化疗药的应用进展62.分子靶向药研究进展73.免疫治疗研究进展104.全球 CRC 研发新兴靶点进展13四、中国结直肠癌疗法进展184链 接 中 国 与 海 外 医 健 创 新前言一、结直肠癌流行病学分析1.东西方差异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易致死、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由其致死的人数在 2018 年达到 88.1 万。手术和化疗长期以来被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首要选择。但是,结直肠癌的预后很差,尤其是发生转移后生存率极低。随后出现的靶向治疗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新选择,它使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延长了 1-2 倍。结直肠
3、癌患者的分子靶向药治疗,以西妥昔单抗(抗EGFR)和贝伐珠单抗(抗 VEGF)为主。随着靶向 PD-1 药物的成功上市,免疫疗法在肿瘤领域表现出了绝佳的潜力,也给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将总结、分析结直肠癌治疗药物的研发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参考。据 GLOBOCAN 统计,2020 年结直肠癌新发患者的比例达 10%,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排第 3 位。2020 年因结直肠癌死亡癌症患者的比例达 9.4%,低于肺癌(18%),高于肝癌(8.3%),排第 2 位。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排全国肿瘤发病率的第 3 位,死亡率排第 5 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全国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发病率上升比较明
4、显,而在欧美等国家目前开始呈下降或者是水平线的趋势。一方面原因是我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西方化饮食(高脂高糖快餐);另外一方面是源于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加快了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东西方结直肠癌在发病年龄、发病率变化趋势、发病部位和治疗方式等均存在着区别,如表 1 示。表 1东西方结直肠癌发病特点差异来源:全球结直肠癌流行数据解读 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1):149-1525链 接 中 国 与 海 外 医 健 创 新2.趋势近年中、日、韩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韩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增长最快,到 2012 年已经超过了中国和日本。男性结直肠癌
5、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韩国男性 2012 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 50%,而女性发病率只有25%左右。中国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近年呈缓慢增长趋势,维持在 30%-32%左右,中国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年维持在 22%-23%左右。中、日、韩发病率情况具体如图 1 所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日、韩结直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韩国五年生存率增长最快。2010-2014 年的五年生存率同比 2000-2004 年的增长 17.8%,而中国和日本的增长率分别为 13.5%、8.7%。图 1中、日、韩近年结直肠癌发病率趋势来源:ChinJCancerRes2020;32(2):12
6、9-139图 2近年中、日、韩结直肠癌患者(15-99 岁)年龄标化五年生存率对比来源:ChinJCancerRes2020;32(2):129-1396链 接 中 国 与 海 外 医 健 创 新结直肠癌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大多数结肠癌患者在被发现和诊断后,还具有手术治疗的机会。其中直肠癌主要以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为主,在诊断后往往要进行术前放化疗。此外,可针对特定的基因型突变,给予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使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总体生存期。一些原来认为不可能治疗的情况,如结直肠癌的肝转移或肺转移,都可以进行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针对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