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原生2.0架构白皮书以云原生的思维践行云原生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从业界首次提出云计算迄今为止的十多年历程中,全球正在从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开放式移动互联以及面向企业、行业、政府的封闭 IT 的两极化时代,稳步迈向万物互联、数字化、智能化,各领域应用和业务统一走向云端的新时代,在这几乎影响到全社会、全行业、国民经济乃至日常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多样化的云部署形态:无论公有云、私有云,以及行业云、政务云等,无不通过云服务为载体,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有机整合在一起,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云原生”数字化底座引擎,从而使得企业 IT 信息系统的开发者和运维者可以从繁重的非
2、业务平台开发与维护的技术细节中解放出来,以更低的学习成本接入并使用云服务的能力,真正聚焦于业务本身,进而将企业业务的创新能力、经营优化与决策能力,乃至生产力水平带上一个新的台阶。就云原生而言,其初衷更多是将弹性按需、水平扩展、高可靠高冗余、状态与应用分离等关键云架构属性特征以架构设计模式以规范参考架构及方法论的形式总结提炼出来,从而为企业应用的云化架构重构改造提供指引。后来 CNCF 云原生开源社区的诞生,通过 K8S 容器使得计算资源的轻量化、小型化,以及应用服务的集成打包封装等,逐步成为标准化、模块化的技术选择,与此同时云原生的方法论、工具集,以及全栈云原生参考架构等方面,也在 CNCF
3、云原生社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定义与分解。虽然 CNCF 等开源社区的系列云原生开源技术,比之前的“抽象设计模式”更进了一步,为企业 IT 业务架构在无修改整体搬迁上云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更深度的云原生架构重构与改造,从而为最大限度地释放云的技术与商业红利提供了“技术组件与平台”,序言然而要真正支撑完整的企业全栈 IT 的重构,仅仅依赖容器化平台来承载企业自己开发的业务逻辑,以解决云原生应用的部署态及运行态弹性可靠性,及无单点高可靠、高可用问题,仍然是远远不够的,为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业务处理及 AI 创新应用的端到端开发态效率,突破传统垂直 IT 架构的数据层的扩展性瓶颈能力,解决大集中云资源池难
4、以支撑时延敏感应用及数据主权隐私保护,DevOps 开发流水线工具集、去中心化架构的分布式中间件、分布式数据库、云边端及多云协同架构、乃至普惠 AI 开发平台,无一不是未来全栈云原生重构所必须依赖的“基本要素”。由此,华为云通过自身在云原生开源社区的贡献与引领,云原生架构、全栈云原生服务产品的持续创新开发,以及支撑千行百业客户上云的实践经验,在业界已有的云原生系列概念与开源技术基础上,首倡提出了“云原生 2.0”的理念与框架体系,旨在通过这本白皮书向华为云的生态伙伴及企业行业客户阐述自己对企业云化、数字化转型的系统化思考、建议与展望。云原生 2.0,代表了云计算下个十年的发展趋势,即是云原生
5、1.0 的平滑延续,更为即将到来得全行业数字化经济时代定义了标准化、开放式、可高效批量复制的“智能世界云底座”参考架构与事实标准,各位开发者、架构师、以及技术管理决策者们,让我们一起迎接并尽情拥抱云原生 2.0 时代的到来,共同引领云原生 2.0 产业走向更加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未来!编写说明编写单位:华为云编写组成员华为云顾炯炯 雷晓松 黄 毽 张 琦 吴清辉 张 煜 伍华涛 李 昆 文 震龙 江 郭奉民 朱冠宇 彭立勋 傅 飞 俞 岳 曾正阳 刘丙真 曹宗南怀宝兴 顾震宇 胡红山 胡 巍 王显雷 李善航 唐金根 兰修文 禹英轲第一章 云原生概念与技术的历史 /0011.1 云原生的定义,什么是
6、云原生(Cloud Native)?/0021.2 云原生 1.0 的技术特征 /0061.3 云原生 1.0 的典型架构模式 /0081.4 云原生 1.0 面临的挑战&云原生 2.0 /015第二章 云原生 2.0 的技术及架构特征 /0222.1 关键特征一:分布式云 /0232.1.1 趋势与需求 /0232.1.2 关键特征与架构原则 /0242.2 关键特征二:应用驱动基础设施 /0312.2.1 趋势与需求 /0312.2.2 关键特征与架构原则 /0322.3 关键特征三:混合部署,统一调度 /0372.3.1 趋势与需求 /0372.3.2 关键特征与架构原则 /0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