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 2022 年 11 月 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1 版权声明 本研究版权属于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研究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感谢阅读。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2 前言前言 一、一、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全球范围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中国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积累。一是在顶层设计层面,2020 年 2 月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 11
2、个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指出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战略愿景。到 2025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二是在资源整合方面,整车企业、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院校机构、产投基金等多方力量集结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三是在核心技术层面,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芯片及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5G 网络及车载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等实现进一步突破式进展,为我国智
3、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发展,人才先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迭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3 代,离不开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具有跨学科、多领域融合的显著特征,需要大量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等非车辆类专业背景的人才,因此在人才保障层面,政府、企业、院校有的放矢,在存量人才方面培养、引进了一批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国内外领军人才,实现科技攻关与创新突破。近年来,随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战略在企业内进一步推进,企业研发投入持续走高,人工成本刚性增长,内部转岗与社会
4、招聘而来的存量人才已无法满足企业阶段性的研发诉求,校园招聘成为了智能网联汽车增量人才主要供给渠道之一,校企合作与大学生人才培养也成为了车企目前关注的战略问题。尽管如此,我们需清楚看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整体上还存在着供需失衡、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缺乏、人才保留和薪酬水平有限等不足之处,远不能满足汽车产业“新四化”快速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估在稳步发展的情境下,2025 年我国智能网联研发人才净缺口在 2.37 万人以上,而 2025 年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的相关专业的高校本科生规模预计仅 7300 余人,由此可见,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存在供给
5、严重不足的情况,人才培养速度显著落后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整体速度。为了深入探究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发展的现状,本报 告从梳理院校人才供给与企业校招需求着手,从智能网联汽车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现状研究 4 大学生人才供给端、需求端展开调研,深挖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的发展特点,指出供需主体存在的差异和矛盾,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反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学生人才垂直领域的供需现状,希望能够为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招聘与培养相关的多方主体引发思考,提供借鉴。二、二、研究范围研究范围 广义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运营等汽车产业
6、全环节,而狭义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则通常指的是聚焦智能化、网联化的关键技术研发人员。本次报告将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定义为在汽车行业从事智能驾驶、车联网、智能座舱等关键产品研发的技术开发类和测试类人员,研究范围覆盖传统整车企业、关键零部件、新造车势力以及提供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三、三、研究样本研究样本 本次研究从供需两端着手,分别向企业端、高校端、学生端发出调研问卷,通过描述统计、频次分析对数据进行了整合梳理,对比车企校招现状与大学生人才现状,提出核心校招策略。在智能网联汽车大学生人才需求板块,研究共走访调研了16 家车企,与不同类型企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深入了解了企智能网联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