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1年)编制 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 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指导 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3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1致广大而尽精微一、自动驾驶已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进入产品和商业模式验证阶段自 2017 年底,北京市首发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政策以来,全国各地开放测试道路长度超过 5000公里,公开报道的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里程累计近千万公里。从限制性道路测试到全时、全域道路测试,从普通道路测试到无人化(二阶段)、夜间专项技术测试,从技术测试到载人(三阶段)试运营测试,北京市自动驾驶近五年的实践表明,自动驾驶产业已经从关键技术验证阶
2、段进入到产品和商业模式验证阶段。2021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示范应用。公安部启动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工作,为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商用设立了法律环境。8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从加强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在线升级、功能安全、产品安全管理以及企业保障措施等多方面提出要求,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 年),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11 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
3、组织开展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的通知,聚焦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技术发展与应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全国各地也纷纷展开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产品化落地的尝试与探索,北京、广州、上海已经开始构建体系化的政策和标准,为自动驾驶产品化落地与商业化运营提供依据。二、产业化落地应用示范进入深水区,政策、监管、示范规模、基础设施、场景、产品、商业模式等需要再升级在自动驾驶道路技术测试阶段,相关政策、环境、管理等都可以在不涉及核心关键问题中找到折中方案。在自动驾驶产品和商业模式的验证阶段,产业化落地应用示范进入深水区,在政策上将很难找到上位法的支撑和中间地带,在监管上将遇到许多棘手且很难
4、预测的新问题。面向人设计的道路基础设施需要做数字化改造和自动驾驶的适配,场景与运营规模需要能证明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真正价值,产品需要考虑运营安全,面向场景进行设计和实现,云端脱困需要可靠的网络,需要路、云、网、图产业链生态的全面支持。这个阶段,需要更为突破的先行先试的政策、更具智慧的监管、规模化区域级且具备数字化的道路基础设施、高价值的场景、安全可靠的产品、可行的商业模式和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支撑等。这个阶段不会一蹴而就。按照业内共识,这一阶段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一旦突破,自动驾驶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i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1 4/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1ii三、推
5、进自动驾驶技术评价体系向自动驾驶产品与服务评价体系的转变,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关键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示范的逐步深入,示范的场景、范围、产品形态越来越多样,部署规模越来越大,混行交通环境下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也成为必然,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和事件的发生难以避免,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在这些必然的事故和事件中,有自动驾驶技术的长尾问题,但还有很多是因运营测试带来的新问题。长尾问题通过技术不断迭代,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管理环境的改善,会逐步收敛。运营测试的新问题,其实质是自动驾驶产品与服务测试及管理模式带来的问题。要最终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产业落地,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需要从原来道路技
6、术测试的技术评价体系向产品与服务评价体系转变。需要建立自动驾驶产品与服务运营安全评价体系、风险辨识和预警预报机制,从车、路、人、企、管五个方面来保障示范运营安全运行。在车端,要进一步解决驾驶安全、信息安全、便捷性和舒适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解决车与运营安全相关的问题;加强车与乘客的交互能力,车辆的冗余设计和最小风险管理,行车安全策略梳理和风险预控。在企业端,要建立规模化运营测试安全管理的制度、组织、支撑系统,并形成最佳实践等等。回顾过去,从2018 年:未来交通之路,从现在开始、2019 年:砥砺奋进,不负韶华、2020 年: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到现在,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年度报告进入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