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冬奥会绿色和可持续性的成功实践和案例-以可持续基础设施国际良好实践原则为参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 2022年年 8 8 月月 主要主要作者作者 涂瑞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委员)邓文杰(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天津办常务副总经理、高级咨询师)顾蓓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咨询专家)殷格非(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专家)致谢致谢 本研究报告由责扬天下责扬天下在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北京北京 20222022 年年冬奥会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总体
2、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的指导和支持下收集案例和基础材料,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驻华代表处统筹编撰成文,由能源基金会能源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本项目研究中,以下人员也参与了报告编撰和审校工作,在此对他们的支持和贡献表示感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团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团队:盛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深经济师,“可持续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倡议”团队负责人)王 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 项目规划主任)张文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 高级行政助理)郑莉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 咨询专家)刘思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 项目助理)钱成宸(
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咨询专家)孟 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WCMC 中国项目官员)赵一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 项目助理)责扬天下团队:责扬天下团队:许文睿(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咨询师)杜抒璠(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咨询师)刘晨辰(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咨询师)于翔海(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总监、高级咨询师)赵宝柱(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业务副总裁兼可持续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在本项目研究过程中,北京冬奥组委团队、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北京冬奥组委团队、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相关领导和专家提供了咨询、审核、建议
4、等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感谢,包括:刘新平(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杜少中(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市环保局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于飞(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副主任,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原巡视员)赵英刚(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刘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副主任)蔡志洲(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总工程师,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委员)张志翔(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冬奥会可持续
5、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委员)苑文颖(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副处长)杨欢(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工作人员)夏亮(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工作人员)任远(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工作人员)I 前前 言言 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大型体育赛事因为筹办期长、新建工程项目多、资金投入和资源能源消耗量较大,短期和长期影响历来受到各界关注,而大型体育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赛后得到可持续利用更是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期待。2014
6、 年 12 月国际奥委会通过的改革方案奥林匹克 2020 议程将“可持续性”确定为奥运会的三个基础性主题之一,这有利于推动奥运会举办国和城市将可持续性的相关原则和要求纳入筹办和举办全过程以及赛后的利用。事实上,举办奥运会也是改善举办地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为广大民众提升福祉、创造新的、更多就业的机会,有助于推动经济和产业低碳、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引导人们健康、文明、低碳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并在赛事后留下具有长久效益的奥运遗产。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筹办到举办全过程落实 奥林匹克 2020 议程 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