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宫腔粘连干细胞疗法现状及进展2021作者:西北、猫样心情行业研究声明本报告仅供美柏医健(以下简称“本公司”)客户使用,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资料能找到出处都尽量注明,如有遗漏请联系我们。本报告是美柏医健团队采用桌面研究、专家沟通、市场调查等研究方法制作。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受调研方法及收集范围的限制,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本公司不对使用本报告内容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目录一、病因及机制41
2、.病因41.机制4二、流行病学及诊断51.发病率52.诊断方法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5三、现有治疗方式(手术)及预后措施61.现有治疗方式72.预后措施7四、治疗宫腔粘连的干细胞产品研究进展81.全球干细胞产品研发概况82.用于治疗宫腔粘连的干细胞产品研发情况11五、小结164链 接 中 国 与 海 外 医 健 创 新一、病因及机制1.病因1.机制以下多种因素可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而后子宫内膜异常修复可导致 IUA 的发生:妊娠期相关宫腔操作,如妊娠后清宫术(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钳刮术、稽留流产清宫、中孕引产清宫术、妊娠物残留清宫术等)、剖宫产术等。非妊娠宫腔操作,如诊断性刮宫、子宫压迫性缝合
3、手术、放置宫内节育器、宫腔镜手术等(宫腔镜下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电切术等)。生殖道炎性疾病。生殖道炎性疾病可促使IUA的进一步发展已得到国际学者的广泛认可,如:慢性或者亚急性子宫内膜炎,尤其是反复宫腔操作手术后继发宫腔感染更易促使 IUA的发生。继发生殖器结核。子宫畸形。遗传因素。临床上有些患者即使没有上述危险因素和宫腔手术史,只是在宫腔镜检查时发现 IUA,追问其病史,家族中有 IUA患者,说明 IUA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也有关。目前,有关 IUA 的病因机制主要有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学说及神经反射学说。(1)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学说:任
4、何原因使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造成的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再生障碍、新生血管形成受阻、成纤维细胞增生以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等,均可导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2)神经反射学说:认为子宫颈内口是一特殊的神经分布区域,宫腔手术或搔刮所引起的反射性神经痉挛并且呈持续痉挛状态,可能引起宫腔积血、闭经、月经过少等临床症状;同时,还可能使子宫内膜失去对卵巢激素的反应。(3)其他与发病相关的因素包括:雌激素受体(ER)表达异常;子宫内膜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宫腔微环境改变与纤维化微环境增强;信号通路调节异常;其他,如粘连性纤维母细胞诱发的炎症反应。宫腔粘连(intrauterineadhesion,IUA)是指
5、子宫内膜基底层被一些因素引起损伤后,致使子宫腔前后壁部分或全部互相粘连,使宫腔部分或者全部闭塞,从而导致月经异常、不孕症或反复流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最早在 1948年,Asherman详细描述了 29 例流产或产后刮宫所致 IUA 病例,并将其定义为“损伤性闭经(traumaticalamenorrhea)”,所以 IUA 又称为 Asherman 综合征(AshermansSyndrome)。5链 接 中 国 与 海 外 医 健 创 新二、流行病学及诊断1.发病率IUA 的患者群体主要是生育年龄的妇女,以 30 岁至 40 岁的妇女居多,接受过上文危险因素的手术后容易导致此类疾病发生风险提高
6、。常规正常人宫腔镜检查中 IUA 的发病率约为 2.2%,人工流产后 IUA的发病率约为 37.4%,宫腔残留反复刮宫者 IUA发病率高达 40%。另外 IUA 也易复发,对于中、重度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16.7%和 41.9%,重度 IUA 进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adhesion,TCRA)后的宫腔再粘连率最高可达 62.5%。近些年报道 IUA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为:(1)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继发性不孕症人数的增多,使得 IUA 的检出率与确诊率提高。(2)宫腔镜的发展和普及,宫腔镜电切手术增多,使得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