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Data Center for Management Science,NSFC-PKU)成立于2014 年 12 月,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服务全国管理科学的数据收集与数据服务中心。作为北京大学直属的、以交叉学科为特点的实体学术科研机构,中心长期开展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为代表的一系列大样本、高质量的微观调查数据收集。自成立以来,数据中心借助已有优势,逐步
2、推进数据采集、数据管理与服务和智库研究三个领域的建设。中心智库以构建开放性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为目标,旨在大力推动运用科学的量化研究方法,以开发和利用 CFPS、CHARLS 等优质数据资源为基础的量化研究,并针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大需求,积极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实证依据的政策建议。中心智库每年通过公开竞标方式,择优资助若干研究课题,为立项课题提供研究资金、研究助理和办公空间等多方面支持,并借助智库平台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此外,中心智库推出客座研究员项目,诚邀有志从事与政策相关的数据研究的学者们驻中心研究。客座研究员可得到数据服务及办公条件的支持,并参与中心组织的各类学术研讨活动。同时,中心
3、智库通过研讨会、公开讲座等学术活动,促进知识分享和研究成果交流。中心智库还推出数据与决策系列出版物,包括数据与决策:工作论文、数据与决策:政策报告、数据与决策:政策简讯,旨在为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学者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中国商事制度的历史演变商改前中国商事制度的缺陷中国商事制度改革的内容中国商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国营商环境的变化 商事制度改革准入效应的统计分析商事制度改革准入效应的实证研究商事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对策研究/01111624405768841 中国商事制度的历史演变 1 中国商事制度的历史演变 1.1 古代商事制度:征税 1.1 古代商事制度:征税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古代
4、就已经出现了商事登记制度。古代商事登记制度是在商事交易中公开记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重要事项的载体,也是商事运营者以特定标示公示其身份,并获得官方确认的一种做法。“货贿用玺节”,作为商人使用的营业执照,是西周时期准许通商的凭证,在它的上面印有官方印章1。春秋时期,管仲将商人集中在特定区域,并对商人进行人、户编制,派官员管理。汉朝则是由专门的市令长负责征收市税和掌管市籍,并规定商人必须在官府登记取得市籍方能经商,否则即为违法2。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人和商业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商事登记也已经普遍存在;明嘉庆年间,置立产业、铺面均应进行商事登记,如:清朝初期的民间纺织作坊“机户张纳税当 50 金,织造批准
5、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但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正式意义上的商事制度则始于清末3。1903 年 8 月,清朝政府设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工商管理机构,即商部。商部成立以后,在 1904 年 1 月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载振、伍廷芳等起草),1904 年 6 月奏准颁布了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并在 1904 年设立注册局,隶属于商部,主管公1王妍.商事登记中公权定位与私权保护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9 2林鸣剑、余华青.秦汉社会文明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152-153 3金绮晔.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MPA 论文 1 司注册事宜4。但是,无论商事登记制度的形式如何
6、变化,其实质则均不同于西方的商事登记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时代的商事登记制度的职能是为了便于征税以抑制工商业发展,降低商人地位,阻止人口流动,稳固自身政权,并未包含服务工商企业发展的内容,因而是完全不同于以维护商业交易安全和商人利益为宗旨的现代商事登记制度的。这与古代中国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具有密切关系。1.2 民国时期商事制度:现代商事制度雏形 1.2 民国时期商事制度:现代商事制度雏形 民国三年(1914 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废除了大清商律,在此基础上颁布商人通利和公司律,把工业、加工业、公用事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均作为商业对待,并要求商人向所在地的官厅呈报注册。民国十七年(192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