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老年人住房需求洞察报告年老年人住房需求洞察报告 1 2 目录 一、研究背景.1 二、理解中国老年人住房需求与改善动因一个新的解释框架.2 三、老年群体住房交易需求分析.4(一)群体特征.4(二)购房偏好.5(三)小结.10 四、交易动因,不可忽视的“代际支持”力量.11(一)方便子女就近照看,代际支持是老人购房的重要考虑因素.11(二)希望周边配套更成熟,老人向市中心和主城区聚集.11(三)为子女买房添砖加瓦,代际支持是老年人的售房主因.12(四)居家适老化且与子女就近住,高龄老人居住更需改善.12(五)小结.13 五、老年群体住房交易行为分析.14(一)贷款意愿低,老年群体购房更
2、倾向全款支付.14(二)自有资金换房,购房首付资金来源个人储蓄或房本金.14(三)关注子女意见,三成老年群体购房决策受子女影响.15(四)小结.15 六、总结与展望.16 2022 年老年人住房需求洞察报告年老年人住房需求洞察报告 1 一、一、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关注老年群体在当前国家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积极作用,不仅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应有之义,更是迈向人口超大规模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规模老年人口的出现同样孕育着新的机会与可能,老年人不只是“弱势群体”、“被照护者”、“医药高频消费者”,同样也是“经验丰富的劳动者或管理者”、“资产持有者”与“代际支持者”。因此仅仅从“个
3、体”生命周期角度去理解老年群体的住房消费行为是不够的,其背后可能有更多驱动老年人参与住房交易的因素,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白晨副教授团队白晨副教授团队与贝壳研究院形成联合课题组,与贝壳研究院形成联合课题组,研究一直被研究者忽视的当前我国老年群体住房交易的现状及其行为特征当前我国老年群体住房交易的现状及其行为特征,以此揭示老年人在我国住房资源配置与居住需求释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发挥出的关键作用,为从积极层面理解老龄化与中国房地产乃至社会经济转型提供有益的观察视角,为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的住房交易与保障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发展建议。我们选取上海、北京
4、、南京、武汉、合肥等 14 个城市开展了问卷调研,总共回收有效老年问卷 5928 份,中青年问卷 3539 份。本次调研老年人群以本地城镇老人、70 岁以下低龄老人为主,且多为空巢或独居老人,与子女或孙子女多代同住的相对较少。从家庭收入来看,购房及售房老家庭收入总体呈正态分布,月收入在 3000-5000 元比例最高,接近四分之一。图图 1 1-1 1 调研调研购房及售房老年购房及售房老年人群画像人群画像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与贝壳研究院联合课题组 考虑到隐私问题和老年群体特殊性,此次调研面向近一年内完成过老年人住房交易的经纪人,通过经纪人填答问卷,收集老年、中青年群体二手房交易信息
5、。14 个调研城市为上海、北京、南京、合肥、大连、天津、广州、成都、杭州、武汉、苏州、西安、重庆、青岛。2 二、理解中国老年人住房需求与二、理解中国老年人住房需求与改善改善动因动因一个一个新的新的解释框架解释框架 随着中国住房市场正逐步从“增量发展”转入“存量优化”,改善居住条件成为存量时代推动住房消费的“新刚需”。特别对老年人而言,“适老化”居住需求成为撬动其“二次”住房消费的重要杠杆之一。一方面一方面,城镇老人对改善居住或周边条件,提升老年生活品质的需求,无疑城镇老人对改善居住或周边条件,提升老年生活品质的需求,无疑将成为推动老年住房消费的重要力量。将成为推动老年住房消费的重要力量。由于历
6、史原因,我国城镇老年群体居住的房屋大多位于城市中心或主城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楼龄长,小区多为老旧小区,适老化配套设施及服务明显不足,如楼内无电梯、住房潮湿、光照不足、小区内活动空间有限等;同时那些居住在城郊或城乡结合部的老人,同样有着换房以改善周边,特别是就医条件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居住属性外另一方面,在居住属性外,住房对老年群体同时也具有财产属性,是老年人住房对老年群体同时也具有财产属性,是老年人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中国老人有着较强的“家本位”观,房产是他们给子女乃至孙子女提供代际支持或者从子女那里获得代际支持的重要保障。这种代际支持需求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