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策略研究(公众发布版)作 者李薇何康豪邓涵李杰维余炜龙胡芊芊黄彦文审 阅朱仙媛刘少坤鸣谢该项目由能源基金会资助。感谢实习生许笑天、曾耀军、王秋璇、苏淑妍和林莹莹对该项目现状调研的支持。声明本文所引用的部分公开资料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并注明出处,目的在于更好向读者传播和推广骑行友好城市,并非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如需商业转载本文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10号珠江规划大厦11楼电话:(86-20)83860931 2022年9月1.1广州自行车交通发展历程071.2 广州市自行车出行特
2、征111.3复兴自行车交通的意义及必要性282.1 政策环境362.2设施供给412.3问题分析553.1国内外城市经验借鉴633.2广州市自行车交通定位和发展策略 753.3广州市自行车交通分区原则77CONTENT目录CHAPTER 1CHAPTER II现状摸查及问题分析发展背景CHAPTER III发展定位、策略和政策分区34.1路权884.2配套基础设施925.1项目概况1205.2 现状摸查1235.3规划方案128CONTENT目录CHAPTERIVCHAPTER V实施示例-鱼珠片区不同分区不同街道类型自行车系统发展建议4.3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衔接974.4断面设计指引99
3、4.5实施策略1174.6实施计划建议1185 5.4 4公众参与计划1744CONTENT目录6.1项目背景1886.2现状调查1896.3实施计划194CHAPTERVI实施示例-荔湾片区5ITDP.org广州自行车交通发展历程1.2广州市自行车出行特征1.3复兴自行车交通的意义及必要性CHAPTER 1研究背景ITDP.org1 1.1 1广州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历程广州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2010年至今自行车开始进入家庭,成为市民的重要家当。起步自行车在广州市已经普及,并成为市民的重要出行工具。普及小汽车进入家庭,自行车交通开始萎缩
4、,城市交通进入快速机动化阶段。萎缩广州步入后工业时代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绿色出行的交通理念越来越得到普遍认同。重塑1广州市作为中国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机动化交通快速发展,道路机动车空间得到大力提升,但自行车交通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其通行空间被逐渐挤压,存在过街不便利、通行连续性差、存车设施不足及通道环境差等问题。总体而言,广州自行车经历了起步、普及、萎缩、重塑发展四个阶段,由全民拥有向个体拥有并逐步向公共服务产品(共享单车)转变。自行车分担率由1985 年的接近 3030%下降到 2010 年8 8%左右,后又回复到2019年的1818%左
5、右(含电动自行车)。ITDP.org7ITDP.org(1 1)起步及普及阶段:起步及普及阶段:上世纪60 年代,自行车开始进入家庭;80、90年代,自行车在城市已经普及,1983 年广州自行车出行比例达35%,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2 2)萎缩萎缩阶段:阶段:9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促进小汽车进入家庭,自行车交通开始萎缩,城市交通进入快速机动化阶段。1984年,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要解决市内交通阻塞和公共交通乘车难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辟运行线路,适当限制自行车交通,严格限制私人摩托车发展。1996年修编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
6、1-2010)提出:在改善公交服务的过程中,逐步限制自行车的发展,并把自行车从主干道上分离出去。此后,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按照“给出路给出路不给方便不给方便”的思路,广州市将大量现有道路的自行车道改造为机动车道(主要是摩托车道、慢车道或公交车专用道),“迫使”自行车使用等级较低的平行道路通行或 在人行道与行人混行。经过20多年的发展,2005年广州市原八区自行车分担率从35%下降到8.2%,完成了从“自行车时代”、“摩托车和自行车混合交通时代”向“公共交通和小汽车机动化时代”的转变。从自行车数量来看,1984年广州市原八区自行车拥有量158万辆(户均2.55 辆),1992年自行车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