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MainInfo Table_Title0 2022.11.16 半导体自主可控加速,整线突破大势所趋半导体自主可控加速,整线突破大势所趋 半导体自主可控行业报告半导体自主可控行业报告 王聪王聪(分析师分析师)舒迪舒迪(分析师分析师)郭航郭航(研究助理研究助理)021-38676820 021-38676666 021-38038432 证书编号 S0880517010002 S0880521070002 S0880121080011 本报告导读:本报告导读:外压升级,半导体自主可控势在必行。本土半导体企业在产业链各
2、个外压升级,半导体自主可控势在必行。本土半导体企业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布局和环节均有布局和进展,虽与海外龙头仍存在差距,但已具备产业基础,后续整线突破为产业发展重点。进展,虽与海外龙头仍存在差距,但已具备产业基础,后续整线突破为产业发展重点。摘要:摘要:Table_Summary0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外压全面升级,半导体自主可控势在必行,举国体制将为其提供长久助力。科技摩擦大背景下,无论是代工、设备、材料、设计、零部件等环节都急需补足短板,从而实现整体产业化升级,相关企业将深度受益,维持行业“增持”评级。推荐北方华创(002371.SZ)、中微公司(688012.SH
3、)、长川科技(300604.SZ)、芯源微(688037.SH)、广立微(301095.SZ)、拓荆科技(688072.SH)、富 创 精 密(688409.SH)、新 莱 应 材(300260.SZ)、江丰电子(300666.SZ)、正帆科技(688596.SH)、天岳先进(688234.SH)、中瓷电子(003031.SZ)、海光信息(688041.SH)、安路科技(688107.SH)、龙芯中科(688407.SH)、北京君正(300223.SZ)、东芯股份(688110.SH)等。半导体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必要性和持久性强,举国体制将成为长久半导体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必要性和持久性强,举国
4、体制将成为长久抓手。紧迫性:抓手。紧迫性:外压升级,对中国本土的存储、先进制程、超算产业等带来经营的持续性冲击;必要性:必要性:芯片产业若无法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可控,将难以摆脱数字信息化发展中的底层技术安全问题;持久性:持久性:技术壁垒高,目前与海外技术差距仍很大,所需追赶时间长。本土本土 Fab、设备、材料、设计等环节突破发展可圈可点,国产替代进、设备、材料、设计等环节突破发展可圈可点,国产替代进入新阶段,但任重道远。入新阶段,但任重道远。Fab:SMIC、YMTC、CXMT 等产线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打通先进工艺产线,部分产品进入国际供应链;设备:设备:除光刻机等外,包括薄膜沉积、刻蚀在
5、内的大部分环节国内设备均逐步实现突破;材料:材料:除光刻胶等外,部分材料实现自主可控,随产能规模和客户覆盖度的提升,业绩进入收获期;设计:设计:CPU、GPU、FPGA 等大芯片在中低端领域切入信创等市场,但在高端领域受代工、生态等环节限制,发展滞缓。科技补短板,重视安全发展,整线突破为产业发展重点。科技补短板,重视安全发展,整线突破为产业发展重点。近几年行业Capex 上行,本土厂商营收利润大幅增加,但深层次的短板仍有欠缺(如光刻机、CPU 等领域)。美国 BIS 制裁将整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提升到重要高度,中国半导体头部企业攻坚“卡脖子”技术势在必行。在自主安全大背景下,空白环节的“0 到
6、1 突破”将成为产业发展重点。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外部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本土设备和材料企业技术突破不及预期;本土晶圆制造产线建设不及预期。Table_Invest 评级:评级:增持增持 上次评级:增持 Table_subIndustry 细分行业评级 半导体 增持 重点覆盖公司列表 Table_Company 代码代码 公司名称公司名称 评级评级 300223 北京君正 增持 301095 广立微 增持 688037 芯源微 增持 688041 海光信息 增持 688047 龙芯中科 增持 688072 拓荆科技-U 增持 688107 安路科技-U 增持 688110 东芯股份 增持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