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苏 州 高 铁 新 城 车 路 协 同 自 动 驾 驶 交 通 系 统 发 展 白 皮 书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先导(苏州)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2022年11月2苏 州 高 铁 新 城 车 路 协 同 自 动 驾 驶 交 通 系 统 发 展 白 皮 书在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开展了苏州高铁新城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交通系统发展白皮书编制工作。本白皮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行业内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并给予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指导专家指导专家朱西产、丁盛义、陈雷、王佳利、戴一凡、高博麟、许庆、华国栋、王邓江、
2、陆文杰指导单位指导单位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参编单位参编单位先导(苏州)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参编人员(排名不分先后)参编人员(排名不分先后)郑四发、许述财、王枫、成方泳、丁延超、俄文娟、孙川、李浩然3苏 州 高 铁 新 城 车 路 协 同 自 动 驾 驶 交 通 系 统 发 展 白 皮 书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渗透应用,车路协同系统已逐步上升至国家战略。目前,新基建与“双碳”目标赋予车路协同新动能,新一代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交通系统将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强调“人、车、路、网、云”协同,解决单
3、车智能瓶颈问题,推动协同式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落地应用,支撑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真正满足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交通管控全局化、信息服务泛在化等需求。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江苏省以创建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为契机,在部分地区积极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自动驾驶应用示范率先落地。苏州高铁新城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自动驾驶应用示范的先行先试区域,在车载计算芯片、自动驾驶软硬件集成、安全测试认证、车路协同设施设备等方面已初步完成产业链布局,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超百家,其中独角兽1家,潜在独角兽3家,覆盖30余个细分领域,拥有国内首个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鳌头联盟(Auto-uni
4、on),产业集群凸显,基础设施领先,应用场景丰富。2017年8月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自主研发纯车端感知的自动驾驶中巴车在高铁新城成功完成5公里开放道路测试,时速达50km/h,是苏州首个开放道路自动驾驶中巴测试项目;2019年10月苏州高铁新城启动建设5G网络全覆盖,积极推动C-V2X设施设备和5G的协同部署,建成总长超63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公开道路无人公交线路总长15.3公里,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8月,首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纯路端感知“轻车熟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在高铁新城上线,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第一次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试验场走向城市公开道路规模化部署,助力高级别自动驾驶降
5、本增效。4苏 州 高 铁 新 城 车 路 协 同 自 动 驾 驶 交 通 系 统 发 展 白 皮 书苏州高铁新城先行先试勇于突破,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从缺乏专用的大型自动驾驶测试场到建设完成几十公里5G全覆盖的城市开放道路测试,从不允许无人车上路行驶测试到苏州市首批测试牌照发放、到开启国内路程最长的无人公交试乘体验、再到省内率先发布无人移动送餐车示范应用场景,逐步完成高铁新城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的使命,助力提升自动驾驶产业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集聚度和辐射度。目前,高铁新城以“数字之城、网联之城、品质之城”建设为发力点,重在打造新一代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交通系统,助力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
6、普及应用,协同推进苏州“双智城市”创建工作,提升人们出行体验感与幸福感。新一代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推动全方位的产业变革,从“政策监管”转向“市场需求”驱动,可突破单车智能无法解决的长尾问题,有效提升城市交通安全与效率,但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项目制”运营模式导致资源浪费,且数据割据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制约着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深入推进。商业模式和应用仍在探索,相关道路交通法规和标准体系仍需完善,为避免产业链体系出现“新泡沫”,充分发挥车路协同“1+12”的综合效益,亟需从城市交通管理的角度去完善顶层设计,实现标准统一,打造城市级开放平台,突破阻碍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技术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