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2 正文目录正文目录 充电桩:下一代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充电桩:下一代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入口.3 能源结构变革,负荷侧调节重要性凸显.3 能源互联网入口,兼具信息与调节能力.3 行业走向规范化,“新基建”迎来新机遇.5 制造端:模块与信息升级,行业跃千亿市场制造端:模块与信息升级,行业跃千亿市场.8 车桩比有提升空间,分布呈现长尾效应.8 高压直流占比高升,解决充电时长之痛.9 充电时长仍为痛点,短时充电需求凸显.9 高压快充时代来临,直流占比快速提升.10 克服充电时空限制,新技术全方位革新.12 充电模块价格下降,普及速度有望加快.13 直流增加信息传输,实
2、时监控保障安全.14 充电国标或将生变,加速快充时代到来.15 全球需求快速增长,出口业务迎来机遇.15 行业规模:千亿市场高速增长.17 运营端:利用率仍需追逐,新模式创造蓝海运营端:利用率仍需追逐,新模式创造蓝海.19 原有模式:利用率是盈利源泉,布局点是胜负手.20 充电桩盈利分析.21 充电站盈利分析.22 改进模式:光储充一体化,降成本赚价差.24 潜在模式:数据服务加速变现,有序充电 V2G 增加收益.26 竞争格局:马太效应明显,“位置好+懂运营”是关键.29 整车端:快充提升用户体验,看好高电压快充普及整车端:快充提升用户体验,看好高电压快充普及.31 快充将显著缓解电动车续航
3、焦虑.31 快充车型密集推出,产业化进程加速.32 电池端:结构与材料创新助推快充产业化电池端:结构与材料创新助推快充产业化.34 快充要求电池结构创新.34 负极与电解液为快充关键.34 电池厂相继推出快充产品.36 VYgUcVjZzWbWrWqXaQbP6MnPnNoMnPkPqRpPkPmNvM7NmMyRvPtRrNNZnMnO 3 充电桩:下一代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充电桩:下一代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入口 能源结构变革,负荷侧调节能源结构变革,负荷侧调节重要性凸显重要性凸显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负荷侧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负荷侧配合配合。为构建清洁、低碳的现
4、代能源体系,国内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系统调节需求凸显。此外,我国用电负荷“尖峰化”特性显著,呈现夏/冬季较高,春/秋季较低的“两峰两谷”特点,据国网能源院能源电力规划实验室,截至 2020 年,各级电网高峰负荷持续时间较低,超过最大用电负荷 95%的持续时间普遍低于 24 小时,对应电量不足全年用电量的 0.5%。短时高峰对电网调节提出了更多要求,调节压力凸显。从调节措施看,单纯依靠电源侧/电网侧的灵活性资源/储能不足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仍需负荷侧调节措施配合。图表图表1:柔性负荷柔性负荷参与电网调参与电网调节节 图表图表2:我国全社会用
5、电量呈现“两峰两谷”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呈现“两峰两谷”特点特点 资料来源:舒印彪于第十八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致辞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八点建议,华泰研究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华泰研究 用户侧主动响应是新型用户侧主动响应是新型电力系统区别于传统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电力系统区别于传统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电力需求响应是指让用户能更多地主动参与电力市场,减少或者推移某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从而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行为。2022 年 1 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力争到 2025 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 3%5%,其中华东、华中、南方等地区达到最大负荷的5%左右。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
6、长舒印彪院士提出,我国应力争在 2030 年,需求侧响应规模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 5%-10%,在 2060 年达到 15%-20%。2022 年 9 月,国际能源署(IEA)在清洁能源进展跟踪报告中预测,根据 2050 年净零排放情景,到 2030 年电动汽车车队将超过 3 亿辆,电动汽车将占新车销量的 60%。长期看充电桩作为新能源车集聚负荷的接口,在用户侧响应领域重要性日益凸显。能源互联网入口,兼具信息与调节能力能源互联网入口,兼具信息与调节能力 充电桩具备负荷信息和调节能力,终端覆盖率高,充电桩具备负荷信息和调节能力,终端覆盖率高,是理想的能源互联网接口。是理想的能源互联网接口。充电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