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证券研究报告|深度报告|航海装备 http:/ 1/4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中国船舶(600150)报告日期:2022 年 10 月 18 日 全球造船龙头,乘行业大周期“扬帆起航”全球造船龙头,乘行业大周期“扬帆起航”中国船舶中国船舶深度报告深度报告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 船舶制造龙头,航运周期景气上行,军民船舶船舶制造龙头,航运周期景气上行,军民船舶共共放量放量 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全、技术实力最强的核心军民船舶上市公司之一,主业包含造修船、海工、机电设备等,是我国及全球造船业领军者。公司下属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和中船澄西四大船厂,在军舰、潜艇、军
2、辅船及民用集装箱船、干散船、油轮、LNG 船等方面具备强技术实力与充足产能。2019年,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形成造船、修船、配套一体化业务体系,行业龙头地位持续巩固;后期随 1)全球造船行业大周期复苏,民船量价齐升,业绩持续高增长;2)海军建设,军船稳发展;3)南北船资产整合提速“扬帆起航”。民船:海运回暖民船:海运回暖+换船周期换船周期+环保制约促造船业订单爆发,供给吃紧促量价齐升环保制约促造船业订单爆发,供给吃紧促量价齐升 需求端:新造船进入上行周期。需求端:新造船进入上行周期。1)2021 年全球经济从疫情中恢复,因供需错配导致的航运需求旺盛,全球新接订单量创 2013 年以来新高,航运景气
3、度已从集装箱船扩散至油轮、LNG 等多种细分品类;2)叠加换船周期,下游船东在手现金充足促升换船需求:根据克拉克森数据,2021 年全球平均船龄 21.7 年,达 2005 年以来高点,部分船舶超额服役,运力替换需求势在必行;下游船东在手现金充足(以中远海控为例,2022H1 在手现金 2500 亿,是 2019 年的 5 倍),良好盈利能力促船东更换加速;3)环保减排要求趋严;4)地缘冲突+补库存,油运需求有望上行。供给端:供给端:供给收缩供给收缩、头部集中、扩产困难,、头部集中、扩产困难,公司公司 2022-2025 年业绩确定性强年业绩确定性强,价,价格上涨格上涨+高端船型放量构成利润增
4、长主动力高端船型放量构成利润增长主动力。1)受海运行业长期底部影响,全球现存造船厂数量锐减,目前我国占全球约 50%造船产能,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中国造船行业头部集中度不断提高。CR10 从 2010 年 40%提升至 2021 年近 70%,头部企业集中趋势明显;3)扩产困难,资金投入、长建设周期、高污染等限制船厂扩张,短期供不应求致船价持续上涨。4)公司作为我国造船业领军企业,2021 年新接订单(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91%,累计手持订单(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43%,全年承接造船订单总量占全球 10%。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已排至 2026 年,2022-2025 年业绩确定性强,后期产品涨
5、价后期产品涨价+高附加值产品放量高附加值产品放量+订单强确定性有力保障订单强确定性有力保障净利率净利率持续持续提升提升。军船:“内生”中国蓝军建设装备大发展,“外延”资产整合打开发展天花板军船:“内生”中国蓝军建设装备大发展,“外延”资产整合打开发展天花板 内生:内生:我国海军“十四五”由近海防御向远洋护卫持续转型,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装备是建设强大海军的基础保障。公司作为我国军用船舶最重要制造基地之一,有望持续受益于海军现代化建设;外延:外延:南北船集团合并后将持续打造标杆性上市公司平台,同业竞争问题有望加速整合;2022“国企改革三年计划”收官之年,相关国企改革预计加速。中国船舶
6、作为集团下属市值最大上市公司,相关业务整合有望打开公司发展长期天花板。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行业目前处于周期底部回升,公司股价/市值处于相对底部,安全边际高,向上空间大。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6.8/25.5/68.8亿,同比增长 218%/275%/169%,复合增速 218%,PE156/42/15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投资评级投资评级:买入买入(首次首次)分析师:邱世梁分析师:邱世梁 执业证书号:S1230520050001 分析师:王华君分析师:王华君 执业证书号:S1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