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680 大圆柱专题报告(一):全极耳助力圆柱电池再起航,硅基负极蓄势待发 Table_Industry Table_ReportDate 2022 年 10 月 15 日 Table_ReportDate2022 年 07 月 26 日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http:/ 2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研究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 看好看好 上次评级上次评级 看好看好 武浩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0090001 联系电话:010-83326711 邮 箱: 张鹏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202
2、0001 联系电话:18373169614 邮 箱: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CINDA SECURITIES CO.,LTD 北 京 市 西 城 区 闹 市 口 大 街9号 院1号 楼 邮编:100031 全极耳助力圆柱电池再起航,硅基负极蓄势待全极耳助力圆柱电池再起航,硅基负极蓄势待发发 2022 年 10 月 15 日 本期核心观点 46804680 大圆柱性能提升显著。大圆柱性能提升显著。1)特斯拉 4680 大圆柱电池配合高镍正极、全极耳、高硅负极、干法电极、CTC 等革命性技术,相比 21700 最终电池成本降低 56%,续航里程提升 54%,单位设备投资强度下降 69%;2)提升能
3、量密度+成组效率+空间利用率,特斯拉 Model 3 的 21700 圆柱电池相较原来 Model S 的 18650 圆柱电池单体容量提升 35%,能量密度提升 20%以上,此外圆柱电芯直径变大后,空间利用率提高;3)降低 BMS 难度,圆柱电池单体容量较小,因此整车需要圆柱电池数量较多,如特斯拉 model Y 采用 18650 需要 7000+个,21700 需要 4000+个,4680 仅需 960 个,电芯数量减少的同时也降低了 BMS 的难度。我们认为特斯拉主导大圆柱电池,带动多家整车厂入场,我们预计 2025 年 46系大圆柱渗透率接近 20%,需求量有望达到 283.95GWh
4、,接近 21 年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年复合增速超过 280%。全极耳设计,倍率全极耳设计,倍率+安全性能双提升,助力圆柱电池再起航。安全性能双提升,助力圆柱电池再起航。在工艺方面,全极耳设计对涂布、分切、卷绕等工艺要求更加严格,增加了焊接量,新增了揉平工艺。在性能方面,特斯拉 4680 电池采用的无极耳设计缩短了极耳传导距离,全极耳设计的电流传输最大距离是电极的高度而非长度,电极高度通常是电极长度的 5%-20%,因此电阻相较单极耳减少了 5-20 倍,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提高了电池的倍率性能。且全极耳在电池内部没有集中发热点,热在内部均匀分布,相比单极耳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更佳。我们认为,全极
5、耳设计可以提升锂电池续航里程,降低电池成本,或将拉动圆柱电池装机量。46804680 引领材料变革,加速硅基负极产业化进程。引领材料变革,加速硅基负极产业化进程。在用户日益追求高能量密度的情形下,潜力巨大硅基负极逐步成为一种选择。4680 作为特斯拉新一代电池,使用硅基负极,未来放量后或将带动整体硅基负极需求量,并拉动圆柱电池和其他厂商的应用布局,加速硅基负极的产业化进程,硅基负极性价比或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大幅提升。在使用量上,我们预计硅基负极掺杂比例将逐年提升,硅基负极需求 2025 年将达 23.1 万吨;此外,硅基负极提升或将带动单壁碳纳米管渗透需求。投资建议:投资建议:4680 大圆柱
6、性能提升明显,带动多家整车厂入场,电池厂商纷纷跟进,量产在即。在材料方面,4680 引领材料变革,推动硅基负极产业进程加速,而硅基负极的加速将带动单壁碳纳米管渗透。建议关注杉杉股份、天奈科技、科达利、亿纬锂能、宁德时代。风险因素:风险因素:疫情导致产业链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路线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OW9UpXdYfYgXmMnNnP9PdN6MtRnNoMoMjMqRrRkPrQzR8OpPuNxNtPnNxNoOuN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http:/ 3 目录 一、4680 大圆柱性能提升显著,特斯拉躬身入局引爆需求.5 二、4680 全极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