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Chapter 1历经三十年,开拓微纳米尺度医疗操作新时代定义微纳机器人及其技术溯源微纳机器人分类技术溯源发展阶段代表性科研成果Chapter 2 微纳机器人六大技术环节设计制造驱动定位反馈集群化控制功能化Chapter 3 微纳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技术瓶颈与前景微纳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具体应用产业化阶段技术瓶颈商业化挑战051834前言3在1966年的科幻电影神奇旅程中,描绘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一艘缩小的潜艇可以在人体血管中航行,清除血栓。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纳米科技的正式诞生,至今纳米科技已发展了30年。随着纳米科技和微纳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2、,上述场景可能在10-20年后成为现实,甚至能做到更多:递送药物、手术、诊断、医学成像等等。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微纳学科的认知范围从最初特指一些微纳米器件,慢慢发展到所有 涉及到微米纳米尺度的物质、系统。微纳机器人是一个交叉而精密的学科应用,对应的载体是电子、机械、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及技术的高度交叉融合体,同时还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化机械操作系统结构。当前,科研界和产业界在讨论微纳机器人时,其实在讨论的就是医疗微纳机器人,这是微纳机器人当前最集中的应用场景。从人体到组织、再到单细胞、单分子,人类对于生物体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尺度的操作时代,医疗微纳机器人为人类跨越至微纳米尺度的医
3、疗操作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工具,为21世纪的精准医疗迈入下一阶段奠定了技术基础、打开新思路。在本次研究中,DeepTech研究团队通过专家访谈、桌面调研、文献统计等方式,试图回答什么是微纳机器人技术、技术原理、技术发展历程、目前的发展现状、代表研究团队、产业化面临的挑战等问题。纵观纳米技术的发展,单纯的合成一种纳米材料并研究他们的特殊性质的时代在慢慢过去。未来,人们会更关注如何把纳米材料整合成一个复杂的器件甚至系统,能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医疗)微纳机器人即为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医疗微纳机器人目前仍处于中早期科研探索阶段,距离临床应用仍需解决大量的真实场景和工程化问题,比如在体内实现精准的运动控
4、制、材料的可降解性和安全性、如何穿过体内的生物屏障等等,这些交叉技术难题带来的困难复杂而棘手。而科学研究的思路是可以将复杂问题拆分为很多简单的问题,一步步攻克,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整体而言,我们对微纳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4定义微纳技术微纳技术中的“微纳”是个尺度概念,包括“微”和“纳”两个层面,即微米技术和纳米技术。关于微米技术这一技术分支比较典型的体现,是在微米尺度(0.1m到100m之间,以光学显微镜为观察手段,又称显微尺度)形成结构,从而制成微器件、微系统、微电路、微处理器、微流控芯片、微型光源、微机械等,而其科学分支主要涉及电子科学、光学等领域,延伸到生命科学领域,细胞的大
5、小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同样也属于微米尺度。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0.1nm到l00nm之间,又称介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比如原子和分子,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新出现的概念。当物质小到1-100nm时,会呈现出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等等,既不同于宏观物体,也不同于微观单个原子的奇异现象,导致了纳米材料在熔点、蒸气压、光学性质、化学反应性、磁性、超导及塑性形变等许多物理和化学方面都显示出特殊的性能。纳米技术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新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
6、的产品。此外,纳米结构还为低成本加工提供了新的令人兴奋的机会。微纳的概念从最初特指微纳米器件,慢慢与电子、机械、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融合,出现微纳材料与结构、微纳电子器件与加工测量技术、微纳机电系统、纳米催化等各领域。从靠自组装等物理、化学合成方式做纳米结构,到随着微纳制造工具的进步,通过电子束曝光、紫外光刻等微加工的方式直接按照图形化的目标,在微观尺度或介观尺度上构建以前在不存在的结构。微纳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纳米技术:包括纳米电子、纳米物理、纳米材料与器件、纳米能源、纳米催化、纳米化学、纳米生物等;微纳加工技术:包括电子束光刻、紫外光刻、原子层沉积、纳米压印、激光直写、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