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正文目录 1.厚积薄发的国产软镜龙头,业绩重回快速增长.5 1.1.厚积薄发的国产软镜龙头.5 1.2.业绩有望重回快速增长轨道.7 2.软镜市场高景气度,进口替代空间巨大.9 2.1.软镜用于消化道领域,技术壁垒较高.9 2.2.软镜行业景气度高,多因素促进市场扩容.11 2.3.技术持续突破,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性能差异逐步缩小.16 2.4.政策支持器械自主发展创新,进口替代大有可为.18 3.产品线布局丰富,技术储备深厚.19 3.1.产品线布局丰富,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19 3.2.核心技术储备深厚,重磅新品上市在即.22 3.3.多层次销售渠道,逐
2、步向三级医院渗透.24 图表目录 图 1 公司发展历程.5 图 2 公司主要产品.6 图 3 股权结构图.7 图 4 公司总营收(亿元)及增速(%).8 图 5 公司归母净利润(万元)及增速.8 图 6 2017-2021年公司各业务贡献收入占比.8 图 7 2020 年公司产品收入贡献占比.8 图 8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9 图 9 公司分产品毛利率水平.9 图 10 公司期间费用率.9 图 11 电子内镜系统组成(以澳华 AQ-200为例).11 图 12 软性内窥镜工作原理.11 图 13 全球软镜市场规模(亿美元).11 图 14 2018 年全球软镜竞争格局.11 图 15 我国
3、软镜市场规模(亿美元).12 图 16 软镜竞争格局(2018).12 图 17 2016 年我国不同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占比(%).12 图 18 2016 年我国不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比(%).12 图 19 我国胃癌生存率明显低于日韩两国.13 图 20 我国早癌诊治率约 10%,仅不到日本六分之一.13 图 21 我国与部分国家胃镜开展率(1/10万)对比.13 图 22 我国与部分国家肠镜开展率(1/10万)对比.13 图 23 上消化道癌筛查流程.14 图 24 不同国家内镜医师数量对比(人/每十万人).15 图 25 2012 年开展消化内镜各等级医院占比.16 图 26 CCD 与
4、 CMOS特点对比.17 图 27 CMOS 全球销售额占比.17 图 28 各产品占镜体和主机收入比重.21 图 29 公司主机销量及单价情况.22 图 30 公司镜体销量及单价情况.22 图 31 公司研发费用和研发费用率.22 图 32 公司设有四大研发中心.22 图 33 经销模式占比 70%以上.24 图 34 境内各地区销售收入占比.24 图 35 公司主要客户集中于二级及以下医院.25 图 36 公司三级医院渗透率逐步提升.25 图 37 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和销售占比.25 表 1 公司 2022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指标.7 表 2 内窥镜分类及对比.10 表 3 内镜诊疗常见的术
5、式.14 表 4 内窥镜主要核心技术.16 表 5 内窥镜公司图像处理技术对比.17 表 6 内窥镜产品镜体参数对比.18 表 7 国家及各省市地区设备采购进口替代相关政策.19 表 8 AQ-200 与国内外竞品各技术点对比.20 表 9 公司 AQ 200 系列与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万元/套)对比情况.20 表 10 公司核心技术及特点.23 表 11 公司技术项目储备.24 表 12 公司盈利预测.26 表 13 可比公司估值情况.27 1.1.厚积薄发的国产软镜龙头厚积薄发的国产软镜龙头,业绩重回快速增长,业绩重回快速增长 1.1.1.1.厚积薄发的国产软镜龙头厚积薄发的国
6、产软镜龙头 澳华内镜成立于 1994 年,主要从事电子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围绕内窥镜诊疗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产品布局,长期坚持底层技术创新和跨领域人才培养,突破了内窥镜光学成像、图像处理、镜体设计、电气控制等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推出 AQ 系列、VME 系列、可视喉镜、纤维内镜等一系列软镜设备产品,已经应用于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妇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打破国外厂商在软镜领域的垄断。同时产品也已进入德国、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此外,公司持续推进 4K 超高清软性内窥镜系统、内窥镜机器人、3D 软性内镜等领域研发。图 1 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