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25城市一张网:可信数据空间联接底座研究报告(7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2025城市一张网:可信数据空间联接底座研究报告(71页).pdf(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主编:单志广、杜志强编委:刘 殷、常苗苗、徐凌验、马潮江、戴 彧、关乐宁、宋心荣、于凤霞、房毓菲、吴洁倩、席浩军、涂菲菲、王丹丹张 威、晋全福、路 君、王开春、刘会勇、刚 伟、王 涛、刘利春、陈 杰、马 潇、邓小川、陈 叶、顾 滢、刘灵芝、乔 维、吴著冠、石 强、龚天安特别鸣谢: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黄焕晶深圳市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孙 飞、唐建懿武汉市数据局董波涛成都数据集团邓建平、王 彬、胡耀之天津移动政企部 李永春厦门大数据有限公司姜 山、姚思明、桑峻博绵阳新投实业责任有限公司严 春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管理系 王 伟主编单位:国家信息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编写委员会序言随着数字
2、化转型不断加快,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其流通与共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的流通利用在于打破“信息孤岛”与“数据壁垒”,以应用为中心,通过网络、计算、数据、产业链等多方资源的深度协同,利用网络吸纳全社会数据、计算资源,组成泛在、立体的服务网络,形成数据、算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要素融合的一体化服务,实现数据资源的精准配置与价值转化。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带来的海量数据汇聚和流通的需求,面对千万个计算小任务和频繁地交换数据,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能力成为发挥计算性能的基础。这就如同城市的智慧交通系统,需路网(网络)、车辆(计算)、客流数据(数据要素)精准协同,才能实现高效调度。推
3、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安全、可信、高效的数据共享与协作环境,打破数据流通的壁垒,让数据要素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流动起来,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但如果每个数据空间各自为政、互不相通,仍然难以释放数据的全局价值。所以,实现不同数据空间之间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国家信息中心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的城市一张网:可信数据空间联接底座研究报告,基于当前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城市一张网”,构建可信数据空间联接底座,融合区块链、隐私计算、数字合约、算网协同等多元技术,形成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服务体系,满足数据在流通过程中连接、算力、安全、合规等方面的网
4、络需求,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赋能各方资源高效集合,形成集群效应,更高效地释放数据价值。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构建高效弹性的数据传输网络成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保障数据大规模共享流通,这不仅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还影响着数据流通的效率和成本。推动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联接底座的建设,有助于为数据高速、可信、互联流通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流通环境,形成一个支持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和社会进步的数据生态系统,推动城市实现从“数据相连”到“价值相通”的跨越,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在数字化浪潮蓬勃发展的当下,
5、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其不仅支撑人工智能训练、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突破,更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中发挥核心作用,成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了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使用,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2024 年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 年),并提出到 2028 年,建成 100 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基本建成广泛互联、资源集聚、生态繁荣、价值共创、治理有序的可信数据空间网络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目标对当前算网、数网深度融合,跨网资源灵活调度,传统网络数据传输上的拥塞、延迟、抖动
6、等网络性能,以及数据空间之间、数据空间与算力中心之间的规模化数据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数据局等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网络支撑能力的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中提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向数据基础设施延伸和拓展,构建泛在灵活接入、高速可靠传输、动态弹性调度的数据高速传输网络。”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试验)任务书-数联网中提出:“千公里传输抖动不高于 50 微秒、传输效率大于 90%、丢包率低于 1/10 万”等网络指标,以满足智慧医疗、智慧矿山、智慧港口、远程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场景海量数据实时、可靠、安全传输与交互的需求,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多形态网络相互连接的新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