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国商会:2024/25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5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德国商会:2024/25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52页).pdf(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本地化3.0商业信心调查 2024|20251中国德国商会代表了约2100家在华德国企业的声音,其中许多企业数十年来一直与中国市场密不可分。我们的会员主要集中在机械、工业设备和汽车行业,他们不仅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通过其对质量和创新的不懈追求,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二十年来,我们的年度商业信心调查为了解在华德国企业的经营状况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在当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这些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它为我们的会员制定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改善商业环境的事实依据。过去的一年是调整和校准的一年。虽然我们在上一份报告中预期的经济复苏并未如期实现,
2、但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和决心。在我们的会员中,有 92%的企业计划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的持久重要性。今年的调查显示,德国企业的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我们称之为本地化3.0。除监管要求外,本地化的新阶段还受到本地市场动态的驱动,反映出与中国商业生态系统的深度融合。企业正在采用更加本土化的思维方式,在运营上更加独立于总部,不仅将自己定位为中国市场服务的企业,还将自己定位为立足于中国的全球企业。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例如,我们注意到中国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各行各业的创新领导者。这一发展态势说明中国市场充满活力和创新,推动所有参与者不断
3、提升自己的水平。虽然德国企业欢迎竞争,但这种竞争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尤其是在利润率往往非常微薄的环境中。严峻的市场形势,加上对市场准入和公平待遇的担忧,已开始影响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这种观念的转变可能会对中国市场的整体吸引力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共同应对这些挑战,确保中德两国企业在公平竞争、互利共赢的环境中蓬勃发展,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根据这些调研结果,我们为中国政府和德国政府整理了一些重要建议,以便为2025 年及以后营造更有利的商业环境。这些建议旨在促进公平竞争,增强投资者信心,并最终惠及所有市场参与者。我们相信,序言2欧阳利文中国德国商会 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成员马铭博
4、中国德国商会 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成员马廷坤中国德国商会 华南及西南地区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成员通过解决这些领域的问题,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提高所有行业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在此,我们衷心感谢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感谢中国政府在改善商业环境方面的不懈努力。正是通过这种合作和相互理解的精神,我们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展望未来,中国德国商会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促进两国之间稳固、互利的经济关系。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创造一个让中德两国企业都能蓬勃发展、不断创新并为共同繁荣做出贡献的环境。2024年12月3目录*核心发现1.经济、商业、投资:预期的调整2.竞争、价格压力、购
5、买国货趋势、贸易紧张:挑战全面增长3.创新市场、本地创新者、中国企业“走出去”趋势:新机遇?4.本地化 3.0:市场动态引发下一波本地化浪潮5.致双方政府6.倡议7.关于调查8.联系方式Table58162631384247504图表目录1.经济、商业、投资:预期调整图 1.1 8中国经济:预计中期会得到改善图1.2 9本年度行业发展评估创历史新低图1.3 10与往年相比,本年度对未来一年的行业发展预期呈最不乐观的态势图1.4 11行业的年均增长率预期更加保守:仅少数预期正增长,多数预期增长值较去年有所下降图1.5 12本年度各项经营指标的预期均有下调,尤其在投资和人力领域图1.6 12较去年
6、相比,今年企业对未来一年的展望更加保守图1.7 13约半数德国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图1.8 14尽管面临多重挑战,计划离开中国的企业仍占极少数2.竞争、价格压力、购买国货趋势、贸易紧张:挑战全面增长图2.1 17激烈竞争促使企业增加在华投资图2.2 17超过90%的受访企业表示,其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于中国市场盈利再投资或母公司的资金支持图2.3 18新工厂/设备与研发创新是德国企业的主要的投资领域图2.4 19市场前景乏力和激烈竞争导致投资计划缩减图2.5 20中国市场的需求疲软及价格压力是当前的主要商业挑战图2.6 21应对价格压力,尽可能削减成本图2.7 21考虑离开中国的原因:经营状况恶化
7、是主要驱动因素图2.8 22地方保护主义是最大的监管挑战图2.9 23三分之二的德企曾面临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图2.10 23贸易紧张局势对大多数企业的业务产生负面影响图2.11 24较去年持平,43%的企业正在采取风险缓解措施;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国经济形势和成本压力是主要因素3.创新市场、本地创新者、中国企业“走出去”趋势:新机遇?图3.1 27创新潜力是中国市场中最突出的吸引力因素图3.2 27中国市场的整体吸引力停滞,但创新潜力在日益提升图3.3 28趋势延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创新领导者图3.4 29较去年相比,企业对以下所有商业机会的评估均有所下降图3.5 29中国企业的国际
8、化带来商业机遇4.本地化3.0:市场动态引发下一波本地化浪潮图4.1 32为保持竞争力,德国企业深度融入中国商业生态系统图4.2 32采购和生产预计将在中期内实现更高程度的本地化图4.3 33风险缓解措施促使更深层次的本地化,但同时削弱未来的投资和盈利能力图4.4 33德国企业的风险缓解措施为本地化努力带来显著影响图4.5 34去风险化的策略正逐渐倾向于本地化方案图4.6 34在华研发活动与全球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提升图4.7 35本地化3.0:共同深化“在中国,为中国”与“在中国,为世界”5.致双方政府图5.1 39仅半数德企注意到了中国政府近期对改善营商环境所做努力图5.2 39德国企业则期
9、望现有政策能继续产生更大影响图5.3 40中国在欧盟和德国的形象对德国企业的中国业务是一个挑战图5.4 40在华德企对德国政府的请求图5.5 41只有17%的受访企业开始实施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规定图5.6 41供应商缺乏认知和知识是CBAM合规过程中的主要障碍5核心发现 中国经济:预计中期会得到改善。行业发展预期趋于保守。约半数德国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尽管面临多重挑战,计划离开中国的企业仍占极少数经济、商业、投资:预期的调整 激烈竞争促使企业增加投资。近 90%的受访企业通过投资来保持在中国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大多数受访企业提到,对市场扩张的低预期和激烈竞争是减少投资或不再投资
10、的原因。需求疲软是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是价格压力和劳动力成本增加。价格压力和不可持续的利润率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这也令投资者望而却步。在监管挑战中,地方保护主义最为突出,其次是知识产权执法。三分之二的德国企业表示在知识产权领域面临挑战。企业正在采取风险缓解措施,主要原因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国经济预期和成本压力。竞争、价格压力、购买国货趋势、贸易紧张:挑战全面增长126本地化 3.0:市场动态引发下一波本地化浪潮致双方政府45创新市场、本地创新者、中国企业“走出去”趋势:新机遇?3 创新潜力是中国市场吸引力的一个显著因素。趋势延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创新领导者。在计划增加投资的受
11、访者中,一半以上将投资于研发和创新。中国企业的全球扩张带来了商业机遇。为了保持竞争力,德国公司深度融入中国商业生态系统。风险缓解措施推动了本地化工作。本地化3.0:更深入的本地化服务于本地市场以及全球市场。在中国的研发对于全球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倡议 仅半数德企注意到了中国政府近期为了改善营商环境所做努力的影响;另外,受访德企期望大多数政策措施能产生更大的影响。中国在欧盟和德国的形象对德国企业的中国业务是一个挑战。需要更加重视将中国作为合作伙伴。781经济、商业、投资:预期调整图1.1 中国经济:预计中期会得到改善(n=537)(n=486)与去年相比,您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您
12、认为2025年及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将如何变化?单选题(n=399)中国经济:预计中期会得到改善行业发展预期趋于保守约半数德国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尽管面临多重挑战,计划离开中国的企业仍占极少数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和空白答案64%25%14%16%42%26%20%33%60%未来五年2025年2024年改善不变恶化953%31%33%59%24%21%42%32%31%28%21%31%27%35%15%38%39%20%45%52%23%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改善不变恶化与去年相比,您认为2024年您所在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如何?单选题(n=5
13、37)图1.2 本年度行业发展评估创历史新低机械/工业设备汽车相对保守的行业(受访企业选择“恶化”的百分比)相对乐观的行业(受访企业选择“改善”的百分比)消费品/服务65%59%58%物流、运输和配送22%化学工业22%商业服务20%按企业规模划分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和空白答案8%14%17%51%28%27%41%58%56%超过1000人250-1000人少于250人改善不变恶化10与2024年相比,您对2025年您所在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有何期待?单选题(n=537)图1.3 与往年相比,本年度对未来一年的行业发展预期呈最不乐观的态势汽车物流、运输和配送电子化学工业化学工业53%39
14、%37%44%37%33%Note:“I dont know”and blank answers are excluded.54%41%66%51%38%42%32%27%31%25%31%33%35%39%19%28%9%18%29%23%29%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改善不变恶化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和空白答案消费品/服务按企业规模划分31%31%33%35%42%38%34%27%29%超过1000人250-1000人少于250人改善不变恶化相对保守的行业(受访企业选择“恶化”的百分比)相对乐观的行业(受访企业选择“改善”的百分比)1182%77%6
15、9%18%23%31%超过1000人250-1000人少于250人增长下降图1.4 行业的年均增长率预期更加保守:仅少数预期正增长,多数预期增长值较去年有所下降相对乐观的行业(受访企业选择“增长”的百分比)电子86%化学工业78%机械/工业设备74%按行业划分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和空白答案77%78%72%23%22%28%202220232024增长降低5%2%14%10%34%24%25%35%10%10%8%13%4%4%20232024大幅增长(超过20%)增长(10-20%)增长(5-10%)增长(最高5%)降低(最高5%)降低(10-20%)大幅下降(超过20%)53%53
16、%68%70%74%74%78%86%47%47%32%30%26%26%22%14%消费品/服务物流、运输和配送塑料/金属制品汽车商业服务机械/工业设备化学工业电子增长下降未来五年内,您认为贵公司所在行业的中国年均增长率是多少?单选题(n=499)按企业规模划分122%2%7%3%7%6%8%8%18%14%18%14%17%16%26%25%59%59%48%56%36%38%34%35%17%21%15%17%28%29%21%22%5%4%11%10%12%12%11%10%2023年雇员人数2024年雇员人数2023年投资2024年投资2023年利润2024 年利润2023年营业额2
17、024年营业额大幅增长(超过20%)增长(5-20%)几乎不变降低(5-20%)大幅下降(超过20%)图1.5 本年度各项经营指标的预期均有下调,尤其在投资和人力领域图1.6 较去年相比,今年企业对未来一年的展望更加保守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和空白答案-情绪指数*:上述每个经营指标的平均值(“大幅增长”、“增长”、“几乎不变”、“降低”、“大幅降低”分别加权200、100、0、-100、-200)。当该值高于0时,表示正向趋势;当该值低于0时,表示负向趋势。数值越大,公司在该方面的乐观情绪越强。3%2%5%3%3%3%6%5%20%16%23%18%31%23%42%36%64%65%
18、53%57%46%51%39%39%12%16%13%16%16%19%10%17%1%2%7%6%3%3%3%2%2024年员工人数2025年员工人数2024年投资2025年投资2024年利润2025 年利润2024年营业额2025年营业额大幅增长(超过20%)增长(5-20%)几乎不变降低(5-20%)大幅下降(超过20%)与2023年相比,您认为2024年贵公司在以下方面的表现如何?单选题(n=535)与2024年相比,您认为2025年贵公司在以下方面的前景如何?单选题(n=626)25.6740.152.6714.44-4.536.26-0.57-11.73情绪指数*-0.23-0.0
19、4-5.00-4.08-3.72-1.18-2.36-0.93情绪指数*13图1.7 近半数德国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按行业划分,依据选择“增加投资”的百分比排名)(按企业规模划分,依据选择“增加投资”的百分比排名)在未来两年内,贵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计划有什么变化?单选题(n=507)77%75%57%61%51%13%15%20%16%34%10%11%23%23%15%20202021202220232024增加投资不追加投资缩减投资38%44%47%51%51%52%58%61%73%44%46%32%37%34%24%29%33%14%19%10%21%12%15%23%13%6%14%
20、化学工业商业服务消费品/服务机械/工业设备所有行业汽车电子物流、运输和配送塑料/金属制品增加投资不追加投资缩减投资44%63%70%41%22%13%15%14%16%少于250人250-1000人超过1000人增加投资不追加投资缩减投资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和空白答案14图1.8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计划离开中国的企业仍占极少数是的,全部撤离,0.4%是的,部分撤离(比如出售部分业务),0.4%不,目前没有具体计划,但我们正在考虑,7%不,我们没有这样的计划,92%贵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离开中国吗?单选题(n=534)7%7%10%4%3%92%91%89%96%96%202420232
21、02220212020是的不,目前没有具体计划,但我们正在考虑不,我们没有这样的计划15162激烈竞争促使企业增加投资。近 90%的受访企业通过投资来保持在中国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大多数受访企业提到,对市场扩张的低预期和激烈竞争是减少投资或不再投资的原因。价格压力和不可持续的利润率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这也令投资者望而却步。需求疲软是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是价格压力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在监管挑战中,地方保护主义最为突出,其次是知识产权执法。三分之二的德国企业表示在知识产权领域面临挑战。企业正在采取风险缓解措施,主要原因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国经济预期和成本压力。竞争、价格压力、购买国货趋势、贸
22、易紧张:挑战全面增长17图2.1 激烈竞争促使企业增加在华投资较2023年变化+8.0 p.p.-6.2 p.p.-7.8 p.p.+1.6 p.p.+7.1 p.p.-0.8 p.p.-3.6 p.p.-4.7 p.p.图2.2 超过90%的受访企业表示,其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于中国市场盈利再投资或母公司的资金支持51%计划在中国增加投资贵公司在中国增加投资的原因是什么?本题目仅针对未来两年计划增加在华投资的51%群体;单选题(n=260)贵公司在中国增加投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本题目仅针对未来两年计划增加在华投资的51%群体;单选题(n=260)中国市场收益再投资,66%来自母公司的资产转移,
23、13%母公司贷款,11%当地银行贷款,7%76%71%64%12%9%16%2%14%12%10%6%8%超过1000人250-1000人少于250人中国市场收益再投资来自母公司的资产转移母公司贷款当地银行贷款5%10%16%16%19%29%41%87%被搁置的投资计划中国以自主可控为目标的经济政策降低风险(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原因)需要顺应当地的技术条件和标准与中国合作方共同创新对市场扩张抱有很高期望中国客户或合作方需要更多本土化改进保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18图2.3 新工厂/设备与研发创新是德国企业的主要的投资领域机械/工业设备汽车商业服务电子塑料/金属制品物流、运输和配送新厂房或设
24、备58%58%33%71%88%50%研发创新63%77%14%64%50%10%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48%49%38%50%63%60%脱碳及可持续发展21%28%19%21%25%30%投资中国本土公司12%7%19%7%0%10%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和空白答案图表仅展示本题中样本量大于10的细分行业细分行业的前一、前二、前三投资领域分别用以下颜色表示:,“其他”包括劳动力成本,本地化产品组合,设备升级等。51%计划在中国增加投资未来两年,贵公司计划在中国哪些领域投资?本题目仅针对未来两年计划增加在华投资的51%群体;单选题(n=260)6%13%22%43%54%61%其他投资中国
25、本土公司脱碳及可持续发展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研发创新新厂房或设备(按行业划分)19“其他”包含地缘政治危机、风险环节措施等。N.A.:暂无数据(个别选项在2023年的问卷中没有提及)较2023年变化+3.0 p.p.N.A.-5.9 p.p.-5.2 p.p.+0.5 p.p.-10.8 p.p.-4.1 p.p.-2.0 p.p.+1.3 p.p.N.A.+9.4 p.p.图2.4 市场前景乏力和激烈竞争导致投资计划缩减不追加投资 34%缩减投资15%增加投资 51%3%5%5%11%11%12%20%24%33%50%60%当地的技术条件和标准从事技术转移的压力其他*人力资源问题(例如,劳动
26、力成本上升,人才短缺)对商业决策施加政治影响因缺乏透明的监管框架而带来的法律风险过去做过大量投资中国以自主可控为目标的经济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支持本国产业)由于成本压力增大和利润率不可持续,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国内竞争加剧对市场扩张的低预期/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贵公司在中国不投资或减少投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题目仅针对未来两年计划缩减在华投资或不追加投资的49%群体;单选题(n=247)20图2.5 中国市场的需求疲软及价格压力是当前的主要商业挑战请选择您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有关运营和宏观经济对业务的挑战。请选择最多三项(n=500)1%1%1%5%9%10%10%10%18%24%27%2
27、9%33%52%56%被AI取代的风险其他难以获得绿色能源腐败问题不公平竞争侵犯知识产权运输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国际制裁的影响运营成本上升(房地产、租金、水电费)寻找并留住合格的员工与不合规的竞争对手竞争全球需求疲软劳动力成本上升价格压力中国需求转弱212%5%20%20%25%32%32%39%43%从事技术转移的压力当地的技术条件和标准因缺乏透明的监管框架而带来的法律风险人力资源问题(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才短缺)对商业决策施加政治影响中国以自主可控为目标的经济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支持本国产业)对市场扩张的低预期/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国内竞争加剧由于成本压力增大和利润率不可持续,经
28、营状况不断恶化图2.7 考虑离开中国的原因:经营状况恶化是主要驱动因素图2.6 应对价格压力,尽可能削减成本8%决定离开中国或计划离开中国贵司是如何应对当下价格压力的?请选择最多三项(n=516)6%9%11%18%21%33%41%42%54%降低产能将业务转移至其他市场搁置新的(投资)项目做更多营销推广减少营销支出以节约成本调整产品组合降低固定成本开支(如劳动力成本、办公室租金等)降低价格寻找成本更低的供应商贵公司在未来两年内离开或考虑离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题目仅针对未来两年将离开中国或计划离开中国的8%群体;请选择最多三项(n=44)22图2.8 地方保护主义是最大的监管挑战4%5
29、%7%9%10%11%11%11%13%14%14%22%23%23%26%26%29%其他中国出口管制条例技术转让要求获取相关执照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难度大公共采购渠道不平等获得资金或补贴的渠道市场准入壁垒和投资限制海关法规和程序资本转移和跨境支付与其他市场相比,赋税较高因缺乏透明的监管框架而带来的法律风险网络和数据安全法规互联网接入限制知识产权执法对当地企业的优惠待遇/保护主义“中国制造2025,支持本国产业”的要求请选择三个最具挑战性的监管业务请选择最多三项(n=500)23图2.9 三分之二的德企曾面临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n=423)(n=423)图2.10 贸易紧张局势对大多数企业的业
30、务产生负面影响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中欧贸易紧张局势中欧贸易紧张局势强烈影响轻微影响没有影响31%15%60%47%22%25%贵司在产权保护方面遇到了什么挑战请选择最多三项(n=495)我们曾遇到过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66%我们没有遇到过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34%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是否对贵司的业务产生了负面影响?单选题(n=496)5%6%6%7%12%16%20%29%共同研发时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复杂费时品牌注册问题法院判决等待时间长/程序冗长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文本保护不足向法院起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过程很有挑战性公司和商业机密外泄假冒伪劣产品增加34%的受访企业选择了“我们没
31、有遇到过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n=151)。不包含“不清楚”的回答。24图2.11 较去年持平,43%的企业正在采取风险缓解措施;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国经济形势和成本压力是主要因素电子57%消费品/服务55%塑料/金属制品50%机械/工业设备47%化学工业42%按行业划分贵公司总部是否正在采取措施降低与中国业务的相关风险?单选题(n=516)是的,43%没有,41%不清楚,16%贵公司总部在中国业务上采取降低风险措施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最多3项(n=496)6%9%13%19%20%26%36%77%过度依赖中国客户响应德国联邦政府颁布的“中国战略”来自西方消费者及投资者的压力过度依赖中国供应
32、商中国市场更加注重经济自立能力由于成本压力增大和利润率不可持续,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局面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在各行业中采取风险缓解措施的企业的百分比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公司更倾向于采取风险分散化的措施,其次是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2526创新市场、本地创新者、中国企业“走出去”趋势:新机遇?3创新潜力是中国市场吸引力的一个显著因素。趋势延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创新领导者。在计划增加投资的受访者中,一半以上将投资于研发和创新。中国企业的全球扩张带来商业机遇。2744%23%19%12%7%中国作为创新市场中国作为供应链市场中国作为销售市场中国总体情况中国作为投资地点14%27%29
33、%39%56%图3.1 创新潜力是中国市场中最突出的吸引力因素吸引力增长吸引力降低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不变”的答案未展示在本图表中。图3.2 中国市场的整体吸引力停滞,但创新潜力在日益提升三大投资领域61%54%43%(2024 vs.2023)数据来源:第二章,图 2.3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国在以下领域的吸引力是否发生了变化?单选题(n=511)37%44%12%12%48%42%44%49%15%14%44%39%2023年 中国作为创新市场2024年 中国作为创新市场2023年总体情况2024年总体情况增长不变减少28图3.3 趋势延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创新领导者“认
34、为中国竞争对手已经成为创新领导者”的前三个行业不同行业对“中国竞争对手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创新领导者”的看法汽车12%电子9%机械/工业设备7%中国的竞争对手已经是本公司所在行业的创新领导者,8%很可能,19%可能,28%一般,21%不太可能,19%非常不可能,5%2%1%5%8%7%15%14%12%12%15%16%19%28%27%22%35%29%34%30%28%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32024非常不可能不太可能一般可能很可能中国的竞争对手已经是本公司所在行业的创新领导者你认为中国的竞争对
35、手能够在未来五年内成为您所在行业的创新领导者吗?单选题(n=502)25%36%37%48%55%61%65%65%物流、运输和配送塑料/金属制品商业服务电子机械/工业设备化学工业消费品/服务汽车认为中国竞争对手在五年内可能成为、很可能成为或已经成为创新领导的受访者在该行业所有受访者中的占比29图3.5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带来商业机遇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图3.4 较去年相比,企业对以下所有商业机会的评估均有所下降 针对贵公司的中国业务,请就一下机遇进行评估。单选题,受访者从“显著”、“中等”、“不显著”、不清楚“中进行选择(n=520)根据“显著”排序备注:该图表仅展示将该商业机遇评为“显著
36、”的受访者在所有答案中的占比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20242023202220212023-2024年度百分比变化中国企业国际化31%30%20%37%1 p.p.绿色经济/脱碳相关的机会带来的增长25%25%17%29%0 p.p.生产用于出口的商品、服务25%26%19%28%-2 p.p.采购24%26%25%39%-2 p.p.国内消费增长23%26%30%51%-4 p.p.参与数字技术(如电子商务、人工智能(AI)、自动驾驶)21%25%21%37%-4 p.p.参与国内创新21%25%20%42%-4 p.p.对国外品牌和质量的需求增加21%25%20%39%-5 p.p.参与
37、政府的倡议或项目,如设备更新17%N.A.针对贵公司的中国业务,请就一下机遇进行评估。单选题,受访者从“显著”、“中等”、“不显著”、不清楚“中进行选择(n=520)2020-2024年度对比。根据“显著”的百分比排序17%21%21%21%23%24%25%25%31%参与政府的倡议或项目,如设备更新对国外品牌和质量的需求增加参与国内创新参与数字技术(如电子商务、人工智能(AI)、自动驾驶)国内消费增长采购生产用于出口的商品、服务绿色经济/脱碳相关的机会带来的增长中国企业国际化30314本地化 3.0:市场动态引发下一波本地化浪潮为了保持竞争力,德国公司深度融入中国商业生态系统。风险缓解措施
38、推动了本地化工作。本地化3.0:更深入的本地化服务于本地市场以及全球市场。在中国的研发对于全球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32图4.1 为保持竞争力,德国企业深度融入中国商业生态系统 图4.2 采购和生产预计将在中期内实现更高程度的本地化较2023年变化+3.9p.p.+3.2 p.p.-6.4 p.p.-3.4 p.p.+4.5 p.p.-1.1 p.p.+11.6 p.p.8%9%26%29%40%45%50%建立合资企业与中国竞争对手合作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加大对制造能力的投资决策环节更加独立于总部加大对研发的投资与中国合作方/客户合作贵司在中国如何保持竞争力?单选题(n=516)12%16%
39、6%9%16%16%15%20%17%11%19%15%30%31%38%37%26%26%22%19%生产(未来五年)生产(当前)采购(未来五年)采购(当前)0%大约25%大约50%大约75%100%您认为在未来五年内,贵公司在中国的以下活动,在多大程度将致力于中国市场?单选题(n=473)33积极影响负面影响未来投资计划盈利能力 人力资源调整竞争力研发和创新供应链客户关系本地化工作产品组合图4.3 风险缓解措施促使更深层次的本地化,但同时削弱未来的投资和盈利能力风险缓解措施是否对贵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运营产生了影响?本题目仅针对计划采取风险缓解措施的43%群体;单选题(n=223)图4.4 德
40、国企业的风险缓解措施为本地化努力带来显著影响风险缓解措施是否对贵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运营产生了影响?本题目仅针对计划采取风险缓解措施的43%群体;单选题(n=223)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19%14%11%32%28%34%34%34%46%39%49%65%40%53%43%48%48%40%42%37%25%28%19%23%18%17%14%未来投资机会盈利能力人力资源调整竞争力研发和创新供应链客户关系产品组合本地化工作积极影响没有影响负面影响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情绪指数*:上述每个经营指标的平均值(“积极影响”、“没有影响”、“负面影响”分别加权10、0、-10)。当该值
41、高于0时,表示正向评价;当该值低于0时,表示负向评价。数值越大,企业在该方面的乐观情绪越强。3.191.691.541.140.850.39-1.44-2.22-2.31情绪指数*34图4.5 去风险化的策略正逐渐倾向于本地化方案图4.6 在华研发活动与全球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提升Change from 2023-4.9 p.p.-3.5 p.p.+11.3 p.p.-6.7 p.p.-1.2 p.p.-2.4 p.p.-0.3 p.p.-3.7 p.p.+3.9 p.p.备注;不包含“不相关”的答案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1%6%10%13%18%25%37%38%40%销售部分在中国的业
42、务将研发转移出中国没有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风险管理采取“轻资产”模式(即出售自己在中国的资产,并重新从买方租赁该资产)将部分在中国的业务转移至国外在中国建立额外的供应链在其他国家设立额外的业务分支(“中国+1”策略)增加公司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建立服务于不同市场的独立供应链贵司总部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其中国业务的风险?请选择最多三项(n=208)18%11%35%21%26%35%未来五年当前非常相关逐渐增加相关轻微相关不相关贵公司当下及未来五年在中国的研发活动与贵司全球市场的相关性如何?本题目仅针对计划采取风险缓解措施的43%群体;单选题(n=223)35机械/工业设备汽车 商业服务电子 塑料/金属制
43、品消费品/服务化学工业物流、运输和配送更多实行“在中国、为中国市场”65%75%50%70%82%70%63%35%更多实行“在中国、为全球市场”33%26%29%22%9%15%42%41%以更具当地特色的思维方式运营(如本地流程、独立于总部等)39%48%25%43%23%45%32%41%本地化的管理高层29%23%23%39%27%25%42%18%加快在中国的研发和创新37%45%6%48%41%20%42%6%与中国企业建立更多合作关系16%20%27%22%18%20%21%35%图4.7 本地化3.0:共同深化“在中国,为中国”与“在中国,为世界”在贵司,“本地化”意味着什么?
44、请选择最多三项(n=472)备注:不包含“不清楚”和“不适用”的答案1%2%2%22%31%31%36%40%71%其他让中国公司成为股东收购中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建立更多合作关系更多实行“在中国、为全球市场”本地化的管理高层加快在中国的研发和创新以更具当地特色的思维方式运营(如本地流程、独立于总部等)更多实行“在中国、为中国市场”备注:图表仅展示本题目的前六个选项细分行业的前一、前二、前三的选项分别用以下颜色表示:,(按行业划分)36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本地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我们建议将这些发展分为三个关键阶段:本地化 1.0:主要受市场准入限制的驱动,如必须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才可以进
45、入中国市场。本土化 2.0:三年前,我们在商业信心调查报告中介绍了这一阶段,它强调了中国对自力更生和本土创新的追求,并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激励措施。本地化 3.0:今年的调查显示了第三波本地化浪潮,其特点是企业加大力度,通过更加独立于总部的运营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价格压力。这种转变反映了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即更像本地企业那样运作。此外,企业以全球市场为目标,正在深化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基本上采取了“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世界”的方法。此外,企业继续实施本地化战略,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第三阶段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因为除了监管要求外,本地化现在还受到当地市场动态的驱动。本地化战略是如何演变的?3
46、738致双方政府5仅半数德企注意到了中国政府近期为了改善营商环境所做努力的影响;另外,受访德企期望大多数政策措施能产生更大的影响中国在欧盟和德国的形象对德国企业的中国业务是一个挑战。需要更加重视将中国作为合作伙伴。39图5.2 德国企业则期望现有政策能继续产生更大影响图5.1 仅半数德企注意到了中国政府近期对改善营商环境所做努力45.7%40.5%13.8%2.0%我没看到影响略有影响强烈非常强烈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您怎么评价中国政府近期为改善外资企业营商环境(如24条措施)对您企业的实际影响?单选题(n=457)贵司如何评价中国政府在以下领域的努力?单选题(n=495)9%9%10%
47、10%11%12%15%18%19%25%27%40%45%47%61%46%52%54%60%54%47%51%46%45%47%44%30%44%37%34%25%28%33%23%26%15%国有企业改革放宽跨境数据传输在当地/地方一级执行中央法规强化私营部门平等参与公共采购监管框架的透明度为个别企业提供支持改善法治改善外国公司的公平竞争环境招聘外国人并改善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条件市场开放措施绿色转型/去碳化足够中性不够备注:不包含“不清楚”的答案40图5.4 在华德企对德国政府的请求图5.3 中国在欧盟和德国的形象对德国企业的中国业务是一个挑战在中国与欧盟/德国的关系下,贵公司业务面临哪些
48、特别的挑战?请选择最多三项(n=486)7%8%14%19%23%25%44%58%其他出口管制许可证的检查繁冗欧盟保护贸易和经济的手段(如反补贴调查)对某些领域的合作越来越敏感(如高科技、学术等)德国/欧盟采取的其他影响商业的报复性措施欧盟/德国法规(例如 CBAM、电池法规、供应链法)减少依赖/去风险德国/欧盟对中国的看法备注:“其他”包含获得德国签证问题的阻碍5%11%14%31%36%38%41%73%其他为 去风险 提供更多指导增加对在华竞争力的(财政)支持在互惠和改善市场准入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更多的经济合作框架和双边机制修订德国中国战略,使之与 去风险 的实际业务实践(如本地化)保持
49、一致欧盟对中国的独立态度更多强调中国是合作伙伴备注:“其他”包括签证问题、出口许可证更快的批准、贸易平等您希望德国政府未来会采取哪些新的行动?请选择最多三项(n=485)41图5.5 只有17%的受访企业开始实施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规定图5.6 供应商缺乏认知和知识是CBAM合规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贵司开始落实欧盟谈边境调整机制了吗?单选题(n=497)是的,我们开始实施,18%我们有出口业务,但是还没有实施,14%没有,因为我们不涉及出口业务,25%我们的产品不在此条例约束范围内,20%不清楚,24%贵司在实施碳边界调节机制的时候面临了什么挑战?本题目仅针对已经开始实施碳边界调节机制
50、的19%群体;请选择最多三项(n=87)13%20%20%21%22%44%46%57%欧盟没有具体建议官僚主义负担总部没有具体建议供应商不愿意提供要求的数据合规成本高供应商不知道如何满足条件供应商缺乏必要的工具来提供数据供应商不知道碳边界调节机制421.保障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将高质量发展设为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对德国企业而言是利好消息,因为他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够就此提供强大助力。然而,今年严峻的价格压力使得德国公司难以在中国市场推广其高质量产品,这可能促使他们将高端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市场。这一趋势会对寄予希望的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因此,我们建议拟定采购高质量产品的激励措施,并
51、向地方政府分配必要的预算和监管支持。2.充分利用中国作为创新市场的潜力德国公司认识到中国在创新市场中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能够引入并推动创新,同时深入参与本地市场,在中国为全球市场创造产品。因此,德国企业将助力中国实现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目标。我们希望能够将德国公司,特别是隐形冠军,纳入“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创新项目。这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定位其产品和解决方案,从而为中国的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3.促进中德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德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愈加本地化,这包含与中国公司在多种形式上深度合作。通常,他们向中国公司供应其先进的、创新的和绿色的产品,并帮助这些公司走向全球。为了持续这种助力,我们
52、鼓励政府尽可能地支持这些合作。例如,可以在地方层面提升对相关国际法规(如跨境碳调整机制)的认识。此外,我们也欢迎减少国际合作的行政阻碍,例如出口管制。我们的主张给中国政府的10条倡议:如何在2025年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创造更优质的商业环境434.引入更多财政刺激措施以支持经济发展德国公司致力于中国市场,绝大多数公司没有撤离的计划。然而,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到2024年,企业的商业预期变得更加保守。他们仍然将持续疲软的国内需求视为主要痛点。为了增强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我们鼓励中国政府推出更多针对消费者和私营经济的财政措施。5.为德国公司建立更平等的竞争环境过半在华德企持续在华投资,这仍然是一个强劲
53、的数字。然而,在华德企投资的主要原因由以往的是市场潜力变为了如今的应对激烈的的竞争。德国企业愿意加入竞争,并渴望参与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然而,德国公司只有在公平和健康的商业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其高质量、创新和绿色的潜力。因此,我们敦促中国政府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德国公司和中国公司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业务。6.实施平等待遇政策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例如与在中国的伙伴合作、增加本地研发投入或扩大生产能力。然而,“购买国货”政策和地方保护主义带来了显著的监管挑战。为了支持德国公司的本地化努力,并确保经济和社会能够从高质量产品中受益,我们呼吁中国政府全面实施平等待遇政策,尤其是在公共
54、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的要求。7.消除隐性市场准入壁垒我们对近期的市场开放举措表示赞赏,这些举措对德国企业释放了积极信号。但同时,解决仍然存在的隐性壁垒至关重要,例如口头拒绝产品许可证、难以获取与地方保护主义相关的未公开文件或难以获取许可证。我们敦促中国政府就这些问题对地方官员进行培训,并确保中央市场准入政策在地方的有效执行。448.增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了鼓励外国公司向中国市场提供更多专业知识和宝贵技术诀窍,健全的知识产权(IP)保护和执行措施至关重要。此外,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们观察到对外国公司侵权的不当指控有所增加,这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倡导加强知识产权的执行力度,加
55、大对侵权者和攻击者的打击措施,并减少企业在法庭诉讼阶段时所面临的障碍。9.增强网络安全透明度网络和数据安全法规一直是德国公司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高度赞赏最近几个月的各种放宽措施。为了提高跨境数据传输的透明度和确定性,我们倡导明确各行业“重要数据”的定义,以及增加与中央及地方主管部门对话的机会。10.最大化提高现有政策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旨在改善外国公司商业环境的高层文件和举措,例如“外资24条”。然而,为了使这些举措对德国企业产生更大的实际影响,我们鼓励中国政府不仅要完善这些领域的政策框架,还要在地方层面更深入地实施这些政策,并支持地方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做出更多努力。451.建
56、立更平衡的双边关系尽管系统性差异日益显著,中国仍然是未来几年关键的全球增长市场和创新驱动者。德国公司在中国的参与对于其增强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德国企业呼吁与中国建立更平衡的关系,强调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的角色。我们鼓励德国政府支持德国公司在这一关键增长市场的参与。2.认可在华德企在风险缓解方面做出的努力德国公司正通过多元化运营来应对地缘政治和贸易紧张局势。同时,他们进一步投资于本地化,例如本地研发不仅是为了降低其在中国运营的风险,还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竞争力。我们倡导持续认可德国公司多样化的风险缓解策略,以便更好地在地方和全球竞争中立足。3.增强经济交流机制我们建议建立更有力的机
57、制,以经济交流为重点,为德国企业提供实地支持-这也需要中国德国商会的帮助。这些对话应增进对挑战的相互理解,并改善中德企业之间的合作。即使是象征性的会晤,也能有效地敞开大门,让德国企业有机会与中国政治决策者进行沟通。在中国经济领先和具有竞争力的领域,有针对性的合作可以助力技能向德国产业转移。给德国政府的5条倡议:如何促进德国公司在中国及全球业务成功464.在德国促进对中国更细致的理解德国公司发现,德国/欧盟对中国日益恶化的看法对他们的商业活动造成了特别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地缘政治和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时期,关于中国的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变得愈发重要。因此,我们倡导在德国加强对中国更细致的理解,并在经济
58、、政治和社会领域投资更多资源,来培养与中国相关的专业知识。5.支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当德国公司在中国及其供应商需要遵守德国和欧盟的立法框架时,例如在供应链或碳核算方面,至关重要的是他们可能需要首先提高供应商对新法规的认识。此外,德国公司经常面临从供应商处获取相关数据方面的难题。因此,我们倡导对这些复杂情况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例如,提供更灵活的时间框架。47关于调查中国德国商会于2024年9月3日至10月8日期间开展了一项在线调查,546家会员企业参与了此次调查。我们对参与企业表示真挚的感谢。自2007年首次推出以来,中国德国商会商业信心调查报告已成为评估德国企业在华运营情绪的重要工具。同时,该报告
59、也是我们进行政府倡导工作的主要工具。546名 会员企业2024年9月3日-2024年10月8日参与者在中国运营年限的分布情况参与调查的会员企业信息16-25年44%超过25年27%11-15年20%6-10年6%2-5年3%2年以下1%贵司在中国运营多久了?单选题(n=546)48参与企业地区分布按行业分列的参与企业分布情况请说明贵司本地业务部门的员工数量。单选题(n=546)贵公司位于哪个省/地区/城市?多选题(n=546)34%9%9%5%4%3%2%2%1%1%1%1%1%少于250人,67%250-1000人,21%超过1000人,12%49按企业规模分列的参与企业分布情况请说明贵司所
60、属的主要行业。单选题(n=546)0%1%1%1%1%1%1%2%2%2%3%4%4%4%4%5%10%16%37%媒体与出版时装与纺织品食品与饮料航空/航天金融服务(如银行、保险)制药零售和酒店业信息技术/通讯(服务、基础设施)医疗器械电力、热力、燃气、能源与其他商品建筑和土木工程化学工业物流、运输和配送消费品/服务塑料/金属制品电子商业服务汽车机械/工业设备联系方式上海市静安区成都北路333号招商局广场北楼23层电话:+86 21 5081 2266 chamber-eastchina.ahk.de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北京市朝阳区东方东路19号DRC亮马桥外交办公大楼D1座0601
61、B室电话:+86 10 6539 6688 chamber-northchina.ahk.de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32号利通广场19层03A号单元电话:+86 20 8755 2353 chamber-sswchina.ahk.de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中国德国商会|华南及西南地区中国德国商会媒体垂询联系方式政府事务垂询联系方式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Carina Mingle媒体公关部高级总监电话:+86 132 6043 8380mingle.carinachina.ahk.deDr.Constanze Wang中国区政府事务高级总监电话:+86 21 3858 5010wang.con
62、stanzechina.ahk.de刘晨曦经济分析师电话:+86 21 5081 2266liu.aurorachina.ahk.de中国德国商会目前拥有约2100家会员企业,是在华德企之间和在华德企与当地社群之间联络的重要交流平台。商会在中国三个区域设立地区分会,分别服务于华北及东北、华东及华中和华南及西南地区。每年,我们为会员企业举办超过350场活动,出版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出版物,并有效地代表德国企业向政府倡议。中国德国商会商业信心调查报告2024/2025以及往年版本的电子版均可通过 https:/china.ahk.de/下载。如您想要及时了解我们的活动、出版刊物及更多信息,请在社交媒体
63、上关注我们:https:/china.ahk.de/info-hub/social-media。51Published byGerm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www.china.ahk.deDisclaimer2024 Germ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GCC).No part of this content and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prior permission.For further questions,please refer to the provid
64、ed contact persons.While every reasonable effort is made to ensure that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s accurate,no guarantees for the currency or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are made.All material relating to information,products,and services(or to third party information,products and services),is provided
65、as is,without any representation or endorsement made and without warranty of any kind,including the implied warranties of satisfactory quality,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non-infringement,compatibility,security and accuracy.The contributors ar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thereof.Views e
66、xpressed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those of the Germ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and these entities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whatsoever arising from infringement or any defect of rights of the content.This information includes links to other websites.These links are provided for your convenience to provide further information.They do not signify that we endorse the website(s).We have no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tent of the linked website(s).